2第二讲抑郁症及其生理机制概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第二讲抑郁症及其生理机制概要

情绪网路:Mesolimbic Pathway 1. 做老鼠实验的Skinner Box 刺激快乐中心的实验 1. 1. 老鼠大脑快乐网路实验 1954 James Olds Peter Milner :麦基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研究员 把电极插到15只老鼠大脑杏仁核Amygdala:要刺激快乐网路 Amygdala是快乐网络的一部分 老鼠以按键操纵电流 按键次数多=增加电流刺激快乐中心 老鼠可以控制对快乐网络的刺激 结果 老鼠不停按键 多达每分钟700次 有些只顾按键 甚至不吃不喝不睡直到休克而死 实验说明快乐网路对老鼠有强烈控制 直接刺激快乐网络可以“上瘾” 人也受快乐网路控制吗? 1970 Heath 也用几个人做同样实验 有相似效果,后来因人权道德问题,实验不能继续做 快樂網絡=沉溺網絡 刻意单单追寻快樂感覺,为了刺激追求刺激?沉溺,上瘾 快乐需要在关系和意义里获得:从分享,音乐,美术,运动,休闲,数学等得到的快乐不会上瘾,不会沉溺 为什么会沉溺,上瘾 刺激?快感?回报慢慢减少 追?越多刺激?快乐反而越来越少 没有快感活不下去?为了增加快感?开始沉溺 瘾起?沉溺越来越深?行为失控? 整个人生被摧残 回报减少跟多巴胺功能有关 长期介冰毒瘾后大脑多巴胺恢复 快乐网络 快乐刺激感觉:跟多巴胺有关 多巴胺=大脑神经系统介质之一 大脑正常操作:控制日常多巴胺分泌 刻意刺激大脑产生更多多巴胺 ?大脑不合作?回报减少 故意不断刺激大脑要它产生大量多巴胺 ? 造成大脑功能紊乱 今天,人用烟酒,毒品,赌博,色情活动,电脑游戏:刺激快乐网络,上瘾率增加 沉溺的大脑功能问题 多巴胺控制大脑功能:回报,快乐,刺激,记忆 虽然有这理解,药物治疗只对30%-60%吸烟上瘾的人有帮助 回忆造成瘾起;成瘾行为很难戒除 目前,根据圣经原则的治疗最有效 原因:快乐需要理由;快乐必须在生命意义,人际关系里获得 违反神创造的蓝图:后果不堪设想 上瘾的治疗 一般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要特殊治疗 ?药物治疗结果不理想 ?辅导结果不理想 目前:靠圣经原则治疗最好,最有效 1必须承认自己无能为力;要依靠神 2必须认罪 3每天反省,每天面对 4扶持 5督导 犯罪与沉溺 犯罪 沉溺 强迫感;记忆瘾起 没有(为利) 很强(为快乐刺激) 罪咎感 没有 有时候很强 想脱离 少 有时候很强 隐瞒理由 怕惩罚 羞耻 沉溺普遍吗? 美国普查:15% 15-65岁有药物沉溺:酒,可卡因,鸦片等 美国:估计40% 大麻沉溺 美国:估计40%网络行为沉溺: ?黄色:男人 ?购物:女人;男人 ?赌博:男人;女人 戒烟治疗 承认 监督自己: ?每次吸烟:记下在小本子上 祷告依靠神:一天过一天 请别人监督,每天根据小本子记录报告进度,不可隐瞒,不可回避 考虑用安非它铜,或尼古丁 沉溺的大脑功能问题 多巴胺控制大脑功能:回报,快乐,刺激,记忆 虽然有这理解,药物治疗只对30%-60%吸烟上瘾的人有帮助 回忆造成瘾起;成瘾行为很难戒除 目前,根据圣经原则的治疗最有效 原因:快乐需要理由;快乐必须在生命意义,人际关系里获得 违反神创造的蓝图:后果不堪设想 Maps of group differences in cortical thickness. At each point on the cerebral surface,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robability values) of differences in cortical thickness across groups (high vs. low risk) in participants from generations G2 and G3 are color coded. Warm colors (yellow, orange, and red) represent significantly thicker cortices in the high-risk group; cooler colors (blue and purple) represent thinner cortices in that group. The color bar indicates the color-coding of p-values for testing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t each point on the surface of the brain. Cortical thickness was rescaled for overall brain size,

文档评论(0)

2266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