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48379974
处理量为76000吨/年的水-乙醇分离工艺设计
摘 要
本设计为分离乙醇-水混合物,采用筛板式精馏塔。精馏塔是提供混合物气、液两相接触条件,实现传质过程的设备。它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能力的差异,通过液相和气相的回流,使混合物不断分离,以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
选择精馏方案时因组分的沸点都不高所以选择常压,进料为泡点进料,回流是泡点回流。塔顶冷凝方式是采用全凝器,塔釜的加热方式是使用再沸器。
精馏过程的计算包括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塔板数的确定等然后对精馏塔进行设计包括:塔径、塔高、溢流装置。最后进行流体力学验算、绘制塔板负荷性能图。
关键词:精馏塔 工艺设计 乙醇 水
精馏段(t=80.41℃)
液相组成=
气相组成=
(2)提馏段(t=90.88℃)
液相组成=
气相组成=
2.3.3平均密度的计算
(1)精馏段
液相密度
气相密度
(2)提馏段
液相密度
气相密度
2.3.4液相表面张力
表2-3 乙醇和水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
精馏段
乙醇的表面张力
水的表面张力
=0.4324
A=B+Q=(-0.4608)-1.0031=-1.4639
(2)提馏段
T=90.88℃
乙醇的表面张力
水的表面张力
=0.0567
2.3.5黏度
表2.4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表
温度/℃ 黏度/ 温度/℃ 黏度/ 0 1.788 70 0.4061 10 1.306 80 0.3551 20 1.004 90 0.3149 30 0.8015 100 0.2825 40 0.6533 110 0.2590 50 0.5494 120 0.2374 60 0.4699 130 0.2178
图2.1 温度-黏度图
精馏段
精馏段黏度
提馏段
提馏段黏度
2.3.6相对挥发度
精馏段
(2)提馏段
2.3.7气、液相体积流量计算
精馏段
质量流量
体积流量
提馏段 q=1
质量流量
体积流量
第2.4节 塔板数的确定
2.4.1最小回流比及操作回流比
图2.2 乙醇-水溶液的最小回流比
由图可知q线与相平衡线交点为
最小回流比确定
取操作回流比
2.4.2求精馏塔的气、液相负荷
2.4.3操作线方程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即: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即:
2.4.4图解法求理论板层数
图2.3 理论板层数
图2.4 理论板层数局部放大
采用直角阶梯法求理论板层数,如图所示,在塔底或恒沸点附近作图时要将图局部放大,求解结果为:
理论板层数 (不包括再沸器)
进料板位置
精馏段的板层数 =11
提馏段的板层数 =3(包括进料板)
2.4.5实际板层数的求取
根据奥康奈尔关联式:
精馏段
提馏段
全塔所需实际塔板数
全塔效率
加料版位置在第23块塔板
第2.5节 塔板的主要工艺计算及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2.5.1塔径的计算
(1)最大空塔气速和空塔气速
最大空塔气速计算公式:
由计算,其中由史密斯关联图查取,图中横坐标为:
若采用较大的板间距,能允许较高的空塔气速,对塔板效率、操作弹性及安装检修有利;但是当板间距增大时,会增加塔身总高度金属消耗量塔基、支座的负荷,从而导致全塔造价增加。反之,采用较小的板间距,虽然可降低塔高,但因其只能允许较小的空塔气速,因此塔径就要增大,且容易产生液泛现象,降低板效率。所以在选取板间距时,要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考虑。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板间距有:300,350, 400,450, 500, 600,700, 800(mm), 由《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可知:由《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板间距与塔径的关系D1、D2都在0.8~1.m的范围内,且板间距也在300~450的范围内,因此取板间距为450mm是合理的。
选择单流型这种液流方式时,液体的流径较长,塔板效率较高,并且塔板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降液管有圆形和弓形两类。通常情况下,由于圆形降液管的流通截面小,没有足够的空间分离液体中的气泡,气相夹带较严重,从而降低了塔板的效率。因此本设计选择弓形降液管。
式中:气体通过每层塔板的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青年团员反腐倡廉演讲稿.doc
- 青年教师五四青年节代表发言稿.doc
- 青年教师师德演讲稿.doc
- 青年教师提高教学心得体会.doc
- 青春不停步永远跟党走--五四演讲稿.doc
- 青春励志主题演讲稿精选3篇.doc
- 青海检察干警学历结构与《检察官法》的距离.doc
- 非正式行政法渊源的效力适用规则研究.doc
- 面向农业领域的敏捷知识管理系统研究.doc
- 音乐教学论文幼儿教学心得体会.doc
- 948404897.doc
- 950113389.doc
- 950119125.doc
- 960776326.doc
- A Distance Measurement Platform Dedicated to Electrical Engineering.doc
- Acme 6100 型气相色谱仪操作规程及核查规程.doc
- An Implement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Security System using Bluetooth.doc
- Android手机平台音乐播放器策划方案和源代码毕业设计.doc
- Ancilla to Pre-Socratic Philosophers A Complete Translation of the Fragments in Diels, Fragmente der Vorsokratiker.doc
- Asset Valuation Alternative Investments.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