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公开课课件——2015最新版合编.ppt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公开课课件——2015最新版合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 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4)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5)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6)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7)水是万物的本原       (8)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客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 其一 其二 唯心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全面、联系、发展 片面、孤立、静止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辨证的 形而上学的 唯心主义 辨证的 形而上学的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本观点 三种形态 根本观点 两种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合理性 局限性 唯心主义 小结: 划分唯一标准 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局限性或优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辨证和历史唯物主义 ①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②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①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②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②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唯心主义 基 本 观 点 主观唯心 主义 客观唯心 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1、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 A、唯物主义命题 B、唯心主义命题 C、悲观主义命题 D、教条主义命题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C、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D、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愚昧迷信抬头,反科学、伪科学活动频频发生,甚至个别党员干部也参与其中,相信唯心主义,不相信唯物主义,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由此可见( ) A、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唯心主义仍占优势 B、物质与意识何为世界本原,有待进一步论证 C、唯心主义仍有市场,仍在影响着一部分人 D、唯心主义在同唯物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得到发展 4、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这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C、近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D、古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 *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①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② “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 ③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 ⑥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 ⑤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不变、道亦不变”—董仲舒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⑦ “理在事先”,“存天理、灭人欲”、“理即太极”、“理生气”—二程、朱熹 ⑧ “太虚充满阴阳二气,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⑩ “太虚即气”—张载 ⑨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王守仁(王阳明、王船山) ⒒“理念是万物的本原”—柏拉图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第 二 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 否认正确反映存在 唯物主

文档评论(0)

treyhbgf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