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6.4马鸿增《田园山水:张正忠新拓展》(正).doc
田园山水:张正忠的新拓展
马鸿增
张正忠之所以在当代山水画坛引人瞩目,是因为他远离时下流行的荒山野水或概念化的模式山水,自辟新径,专注于对农村田园风光的观赏、体悟和审美发现,并予以诗化,升华为自然、宁静、和谐的艺术境界,从而在田园山水创作领域做出了独特奉献。
一
所谓田园山水,是特指以乡村田野景色为题材的山水画作品。田园,可以说是被人类适度改造过的大自然,与人类有着最亲和关系的大自然,它与朴野的大山大水具有不同的审美内涵。田园风光进入文人的审美视野,始于东晋陶渊明,他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从此,田园风光成为文人墨客们重要的审美对象。
第一个画田园山水的大概是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他不仅写有《田园乐》等名诗,而且画过《山庄图》、《村墟图》、《辋川图》。画多不传,但从《积雨辋川庄》中的诗句,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可以想见王维果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后,南唐赵干,宋代惠崇、马远、夏圭,元代赵孟頫,明代沈周、陆治,清代石涛、樊圻等,都曾有过类似田园山水的作品。当然,就基本精神而言,上述古典时期的田园山水画,主要在于寄托隐逸思想,或者作为官宦生活的一种补充和调剂。
现代也有不少画家涉足田园山水,其基本状态大体分三类:一是描绘农村新貌,二是反映“农家乐”,三是表达“农家苦”。在精神上,或体现对社会进步的歌颂,或表现对地方风情的钟爱,或传写对民生艰难的关切。
张正忠的田园山水内涵与众不同。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面对繁忙、喧闹的现代化氛围,他深深感受到,自然、宁静的田园景观,如同山野天然景色一样,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人们审美的“紧俏货”。需要强调指出,张正忠把着眼点放在“纯正”的田野情趣与“中和”精神上,而启示则得之于他对传统哲学中儒、道、释三家有关思想的攻研,加上他在现实中的人生领悟。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浑成一体,这便是他的审美主旨。因此,他不是田园风光的旁观者,而已融化为其中的一部分,美化、诗化了的田园山水,是一种充满和谐、温馨、亲和的情境,也是“天人合一”、“田人合一”的情境。这正是张正忠对前人的超越。
二
张正忠田园山水的审美特质,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四个要素。
一个核心 ,是以“中和”之美作为核心灵魂。张正忠的创作基地是长江下游两岸的百里平原,那里气候宜人,草木丰茂,勤劳互助的农民们将这里建设成为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这样的水土中孕育出来的田园山水画,自然地倾向于和谐优美的情调。他的作品总是浸透着秀丽而典雅、恬静而鲜活、舒缓而灵动的美。它没有惊心动魄的震憾力,却有着沁人心扉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构成审美特质的四个要素:一是以长江下游两岸——江东田园景观的多种视角为画面的主要意象。二是以表现大自然中天、地、水、树为主体,以适当的细节增强生活气息,绘写出具有人文关怀的自然美。三是以“身与物化”的精神,表达对生命之美的讴歌,营造温馨和谐的诗境。四是以传统中国画笔墨理法为基础,适当吸收西方风景画之长,建构自己的艺术语言图式。
在这样一个核心、四个要素的统领下,张正忠的田园山水画,既有大自然的野趣,又有人间的气息。无论芦荡柿林、桑树竹园、池塘村舍、鸡鸭鹅群,乃至朝阳晓雾、明月清风,都被他组合为动人的画面,那是一首首抒情诗篇,一曲曲田园乐章。以画芦苇为例,围绕着常见的水边芦苇,他就创造出多种不同的意境。《故乡秋霞》的热烈,《清暑芦园》的静幽,《清塘晓雾》的氤氲,《小河晨风》的轻盈,《霜叶寥廓》的萧瑟。他是戴着一副“诗的眼镜”去发现田园之美的。同时,他的作品也是对生命之美的讴歌:大地春回,万物萌动;阳光灿烂,万物复苏。有了生命才有美。因而他总爱表现田园风光中富于生命力的景物,予以热情洋溢的艺术处理,故而予人以积极向上的审美享受。
张正忠有时在田园山水中穿插安排一些人物活动,这不是可有可无的“点景”,而是为了增强某种意境。最感人的是“母与子”系列作品。在三月乍暖、金谷满场、花径归家、绿夜笑语、秋收珠玉、一夜雪飘、宿鸟惊梦等美境中,他都画上了比重不大的人物,有的还带有情节性,但并没有影响画面整体田园山水效果。通过题诗强化作品意境的联想度,是他的擅长。如《吴桑绿枝图》画薄雾笼桑之景,远处农妇已劳作归来,题诗:“吴桑绿枝低,清露湿布衣。但闻书声朗,飞镰不稍息。”写出了慈母对儿子的爱抚和期望。画家挥泪作此画,并在其中画上了儿时临窗读书的自己。诗、画合一,朴质、自然,真情流泻,感人至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