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片流、洪流与河流的关系 流水地质作用全过程 地表流水按其流动形式可分为: ①面状水流(坡面径流):通常由许多细小股流组成,无固定的流路,时分时合,多呈薄层片流形式,顺坡向下流动。 ②线状水流:是指在沟谷或河槽中流动的水流。 暂时性水流: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最为发育 经常性水流:在湿润气候区分布普遍 研究流水地貌的意义 水利工程 航道整治 水土保持 矿产地质 第四章 流水地貌 第一节 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坡面径流对坡地的作用 冲刷、搬运和堆积作用 影响坡面径流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有: ①气候条件:取决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降雨量愈多或者强度愈大,径流量就愈 多,水流的冲刷和搬运能力相应增大,坡麓泥沙的堆积量随之增多。 b.坡长: 一方面,坡长愈长,沿程流量不断增加,冲刷能力相应增强, 另一方面,随着坡长的增加,水流搬运的泥沙量随之增多,水流因耗能而可能使冲刷能力变小,甚至产生泥沙的堆积。 c.斜坡形态:凸坡、凹坡、直坡等。 直线坡:上下坡度一致,下部集中径流量多,流速最大,所以土壤冲 刷较上部剧烈; 凸形坡:上部缓、下部陡而长,土壤冲刷较直形坡下部更强烈; 凹形坡:上部陡、下部缓,中部土壤侵蚀强烈,下部侵蚀较小,常有堆积发生; 二、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 第二节 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陡坎: 陡坎:指各种天然和人工修筑的坡度在70度以上的陡峻地段。 跌水 跌水【cascade】沟底为阶梯形,呈瀑布跌落式的水流。有天然跌水和人工跌水,人工跌水主要用于缓解高处落水的冲力。 第二节 沟谷水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1.切沟: 细沟: 裸露的坡地上,水流顺坡流动,往往聚集成多股细流,侵蚀坡面形成许多大致平行的细小沟谷称为细沟。 切沟: 细沟不断发展扩大,形成切沟。 宽深约1-2米,横剖面呈V字形,沟缘明显,沟底纵剖面与所在坡面大致平行,沟底无稳定的堆积物。 一、沟谷的发育 细沟(A) 切沟(B) 冲沟(C) 坳沟(D) 二、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组合 2)物质组成与内部结构特征: 自扇顶至扇缘可分为三个相带: 扇顶相: 位于洪积扇顶部,通常表现为舌状叠覆的砾石堆积体,分选差,透水性强,其间发育有砂、亚粘土等物质充填废弃河道而形成的充填构造。 扇中相 位于洪积扇的中部,组成物质比扇顶细,主要由砾石、砂和粉砂组成,扁平的砾石呈叠瓦状向上游倾斜,常见交错层理。 扇缘相: 位于洪积扇边缘部分。组成物质较细,由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具有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地下水往往在该地带溢出地面,局部地段产生地表滞水和沼泽化等现象。 图:洪积扇 图:洪积扇四川 图:塔克拉马干的洪积扇 三、泥石流 (一)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1.要有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这些物质主要是由风化、崩塌、滑坡等提供的,在高山地区还有冰川活动所提供的物质。 2.要有充足的水源:主要由暴雨、洪水、冰雪大量融化及湖泊、水库溃决时产生。 3.有利的地形条件:沟谷的上游为环形洼地,有利于固体物质和水的聚集,中游为沟坡陡峻、比降较大的沟床,有利于泥石流的快速下泻。 (三)泥石流作用形成的地貌特点 上游:为高山环抱的环形洼地,此区域以侵蚀 作用为主。 中游:为峡谷地形。 下游: 以堆积作用为主。 粘性泥石流堆积地貌:形成许多平行于主 流方向的砾石垄岗; 稀性泥石流的堆积地貌:呈扇状(泥石流扇), 沉积物粒径自上游而下游逐渐变小,有一定 的分选性。 图:泥石流,四川丹巴,03.06.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及其特点 我国有泥石流沟1万多条,其中的大多数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四川、云南多是雨水泥石流,青藏高原则多是冰雪泥石流。中国有70多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潜在威胁。 特点 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个是青藏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 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 4、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的显著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度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如云南、四川、甘肃、陕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