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开课高考咏史怀古诗鉴赏概要
登幽州台①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 “幽州台”是一个对接点,它是个典故,讲的是燕昭王延引人才的故事。它连着重用人才而筑黄金台的燕昭王和多次进谏而不被采用的陈子昂,这个对接点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空怀抱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练习:2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连接点: 同有匡济天下之心的苏轼和周郎 周瑜:英才年少而令“强虏灰飞烟灭” 自己:双鬓染霜而功业未就,已过不惑却 “心在天山”,身老黄州。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间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咏史怀古诗鉴赏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学习目标 掌握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 观眼前之景 忆古人之事 抒一己之情 回顾—— 怀古诗的结构: 怀古诗中透露的作者的情感线索无外乎三条: 怀人伤己 吊古讽今 理性反思 为什么要写这个人、这件事 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 连接点 连接点 读懂怀古诗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等典故,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些典故中的人、事与作者生活背景以及经历的连接点。 一、研讨教材中怀古咏史诗 《蜀相》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连接点 讨论? 挖掘二者连接点 诸 葛 亮 杜 甫 时代 背景 经历 被重用,施展才能抱负 不被重用,仕途屡遭贬谪,失意难耐 人物 角度 战争频仍 动荡不安 战争不断 安史之乱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壮志未酬 归纳主题:诗人以以诸葛自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没有实现梦想的而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失落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练习:1 分析: 寻找连接点:诗人的遭遇与昭君相似点: 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 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 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来写自己的怨恨和悲愤。 答案: 1、从诗的表面来看,是咏昭君,实际上是借昭君来感怀,来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2、寄托自己不被重用的忧思和怀才不遇的感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 练习:3 注释] ??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经历: 上阕:孙仲谋、寄奴这些京口历史人物建立丰功伟绩 ——对比辛弃疾自己,隐约地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