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补不如食补 揭开膳的奥秘.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补不如食补 揭开膳的奥秘

“药”补不如食补 揭开膳食的奥秘 编者按:常言道:“病从口入”。饮食不卫生不利于健康,饮食不合理同样导致疾病。长期以来,中国人对食物的“色香味形”讲究有余,而对“营养”和“健康”关注不够。重盐、重糖、重油、重辛辣的饮食偏好,成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重要诱因。 调查显示,近1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显著上升,已占居民死亡原因的七成以上,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突出问题。 少吃主食是否可以减肥?选择食物是否要注意酸碱平衡?食物相克有无科学依据?饮酒到底好不好?卫生部近日颁布新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版),为大众提供了科学权威的答案。我们从这部“教科书”中遴选要点,作为新年礼物,献给读者。 误区 误区1少吃主食可以减肥 高脂肪食物才是肥胖“元凶” 现状:近2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主食消费呈明显下降趋势。据统计,约40%居民不吃杂粮,16%居民不吃薯类。如今,在饭店就餐,快结束时,服务员常问:“点主食不?”而过去则问:“来点什么主食?” 前些年,美国阿特金斯教授提出低碳水化合物可快速减肥“理论”,诸多女性为此更是少吃甚至不吃主食。 《指南》认为,低碳水化合物减肥膳食,起初阶段明显见效的原因,是加快了体内水分的流失,其后,它的减肥作用与其他低能量膳食没有差别。 事实上,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与碳水化合物相比,更易造成能量过剩的是脂肪。 富含脂肪的食物口感好,味道香,容易进食过量。研究发现,当提供高脂肪食物时,受试者摄入较多的能量才能满足食欲;而提供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时,摄入较少能量就能满足胃口。 过去医生控制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使患者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这对病情控制不利。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这种观念已经改变。 误区2营养素补充剂当饭吃 “药”补不如食补 现状:在工作繁忙的上班族眼里,每天能进食多种食物固然最好,但不易做到。为此,一些人长期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来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也有一部分减肥女性吃得很少,靠营养素“进补”。在他们看来,“食不够,药来补”,营养均衡会变得简单易行,英国售卖维生素的商店遍布大街小巷、美国近1/3青少年儿童服用营养素补充剂,便是很好的明证。 专家认为,《指南》强调膳食平衡,是倡导人们从膳食中获取必需的营养。那些通过膳食不能满足营养需要的人,也可根据自身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来选择适当营养素补充剂。 营养素补充剂是指由一种或多种必需的微量营养素组成的产品,如维生素和矿物质。它虽然以胶囊、片剂或口服液等剂型出现,但却不是药物,不能治疗疾病。 事实上,药补不如食补,健康人应主要通过合理膳食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各种食物中除含有营养素外,还含有多种其他膳食成分。 误区3“相克”食品有损健康 食物相克违背基本常识 现状:近年来,有关“食物相克”的书籍热卖畅销,在生活类图书排行榜中一直居高不下。黄瓜和花生、牛奶和鸡蛋、土豆和牛肉……“相克”食品,从起初百十种,到如今上千种,名单越来越长,书籍越出越厚。“产生沉淀”、“不能吸收”、“营养抵消”,“身体不适”、“中毒失明”、“导致死亡”……说法有很多,后果很严重。 《指南》指出,这些年来,大众对营养知识的需求显著增加,有关营养知识的科普宣传随之增多。但有些说法不是经过科学证实的,违背基本常识、违背群众实践,比如说土豆烧牛肉等食物相克。 “食物相克”所谓的一些“原因”貌似有理,但是没有提出证据。研究资料搜索中,没有发现食物相克的科学依据;现实生活中,也没有食物相克引发的病例。 误区4酸性食物对身体有害 食物酸碱平衡论无科学依据 现状:近年来,有关食物酸碱性质的说法不断见诸报刊,这些宣传主张,选择食物要注意酸碱平衡,谷类、肉类、鱼和蛋等酸性食物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酸性体质,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生;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够纠正酸性体质,防治慢性疾病。 《指南》认为,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这些观点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按照这种逻辑,如果纠正“酸性体质”就可以预防慢性病,每天服用小苏打(碳酸氢钠)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虽然食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但人类在长期适应膳食条件下,体内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缓冲系统和调节系统,以保障内环境的酸碱平衡,健康人血液的PH值一般不会受食物的影响而改变。 文献检索未见到因为日常摄入食物不同引起健康人血液PH值改变的研究资料,也未见到因为血液PH值变酸而致慢性病增加的科学证据。 建议 建议1每天吃些粗粮 一般成人50克(1两),老年人100克(2两) 相对于大米白面,玉米、小米、高粱、荞麦、燕麦、薏米、芸豆、绿豆、红小豆等粗粮中,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要高得多,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粗粮中丰富的可溶膳食纤维,可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促

文档评论(0)

xciqshi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