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路都没变过
一路都没变过
冰点特稿第521期一路都没变过2004年11月17日 11:27:35
本报记者 蔡平
第一次见陈哲是在报社
,好几个人在会议室等他,说要听他讲一个“内幕”。这是唱遍大江南北、海峡两岸的《同一首歌》的词作者。人们有理由对他好奇。
他来了,精瘦的一个中年男人,长发披肩,眼镜后面的眉毛说起话来上下跳动。他声称自己并不详细了解“内幕”,只谈他的民族音乐。他侃侃而谈他的民间采风工程,充满了哲学味道。他与印象中的艺术圈人士很不相同,很严肃,总在思索。
后来去陈哲家继续采访。坐下来我问他多大了。他特为难:“这又是世界上一个难题,人们很难写我,我50了,属马。”
50岁怎么就成了个难题?后来我才知道,与他所做的事情来比,他的年龄还真是个话题。
“我们要打开21世纪的大门,就必须立足自己的土地上做音乐”
陈哲,中国著名词曲作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香港作词作曲家协会会员、香港CZ音乐制作公司创建及负责人、内地流行乐发展的重要主创人及见证人。
陈哲的词作都很有名,有大名:《让世界充满爱》、《不觉流水年长》、《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坡》、《走西口》、《亚洲的太阳》、《一个真实的故事》、《同一首歌》、《五十亿的我们》、《流浪的燕子》等等。
我特诚恳地恭维陈哲:“《让世界充满爱》写得太好了。”
他仰起头来若有所思:“是啊,它整个改变了当时流行音乐的风格。”之后他垂下眼睛问我,“这个话题还说吗,太长了,说不完哪。”
“什么意思?”
他长长地吁气,并不说话。
陈哲家庭出身不好,从小就夹着尾巴做人,生活比较艰难,他声称自己对事情本身的把握和捕捉从小就比一般人强烈。
他父亲现在是个成功的香港房地产商。若干年前,看他在内地做音乐总是两手空空,要求他在香港继承家业,“没有钱能干成什么呢?”陈哲断然拒绝:“你的追求是让人们住得更好,而我的追求是让人们听到不一样的音乐。”
“你今天来,在我看来,和20年前采访我的那个记者是一样的,我其实什么也没有,一切都过去了。在我回头看的时候,”他指着窗外,“就像看那楼群,就是个风景,很多人都喜欢站在楼上说,哎,我在这儿呢。”
我不明白他的意思。
“你还不明白吗,你干了一件事之后,它产生了,过去了,就忘了,就是这么回事。因为这歌跟你没关系呀,很多词作者很有名,可有名跟你有什么关系?这首歌的创作在你完成的一刹那就结束了,那不是你的了,你已经把你的事情做完了。所以我说一句话,要找作者,就看作品。”
“原来是这样!”我感叹。
“当年我就说清楚我的事了。好多人不明白我的心态,你看老庄,再看看孔孟,看看所有大学问家,包括老舍、沈从文这一大批,这是人家早就说清楚的事呀。”接着他又在长吁,并迅速转换话题,“这样写了一段歌词之后,我又做唱片了。”
“在中国,业界的音乐观和文化视野,目前还少有人能令我认同,原因是我是从人文世界的消费前景来理解我们‘自己’的。站在地图前,这边,是欧洲,下边,是非洲,右边是美洲,音乐资源都被开发得差不多了,惟有中国这块古文明,没有被其他血液彻底交换过。
“人类精神消费领域,东方文化没有被好好消化过。我们要打开21世纪的大门,就必须立足自己的土地上做音乐,并学会处理资源。
“90年代我提出‘另一只眼看中国’‘不重穿长袍马褂,也不COPY西方’这个作业的理念和口号,不独是音乐,还含有一种文化观察。这些年我们学得够多了,技巧手法都在不断地学习,这个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姓什么。去洋人的舞台上领奖始终不是对中国人最高的奖赏,中国人应该自己制造个舞台,让全世界认同。人类文化缺少中国文化的介入,就不完整――世界这么看的时候,中国人就从容了。”
陈哲讲话很难打断,只能任他讲下去,如果你要说话,他会用很大的声音把你压下去。曾有报道说他不爱讲话,看来并不属实。
“实际上我们看很多小说,打动我们的都是一样,那就是爱情。”
“可是《让世界充满爱》里表现的情怀并没有延续下来。”我说。
“可能在社会上没有延续,但是在我这儿延续下来了。”
的确,陈哲写的东西永远明朗,充满阳光,但近看陈哲却没有这种感觉,这让人有些费解。
“我们的‘舞台’有病了!看来是有病了”
陈哲1994年开始做新民歌,办了中国第一个音乐网站,这几年又下广西、去云南,构造“21世纪的土风文化”,唱片做出了好几张,从采风到筛选整理材料、编曲、数码剪辑、录音、混音制作……全靠他个人的力量。
那些“采”来的歌,他都要请民间歌手填下此歌“学自何人”,意即要问出歌手老师的老师是谁,直至最初的源头。如果歌手自己不识字,也要请乡人来填。陈哲记下了很厚的一本册子,“学自何人”一栏均填着:“本地歌王”、“本人的奶奶”、“本人的外婆”、“本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