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册亨民族中学08-0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VIP

贵州省册亨民族中学08-0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册亨民族中学08-0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贵州省册亨民族中学08-0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将第Ⅰ卷答案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超出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参与/赠与 薄纸/厚古薄今 暴风骤雨/一暴十寒 B.撇开/撇弃 便宜/大腹便便 兴高采烈/兴致勃勃 C.启蒙/蒙蔽 呜咽/细嚼慢咽 气喘吁吁/长吁短叹 D.闭塞/阻塞 翘首/大翘尾巴 心里着慌/顺着竿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吞噬 赏赐 潸然流涕 明眸皓齿 B.懈怠 笃信 恢谐调笑 无与伦比 C.许诺 拜谒 笑容可鞠 峰回路转 D.模样 仓猝 白玉无瑕 情投意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路瓦栽的丈夫得知妻子丢失了项链,惊惶得面面相觑。 B、那女人叹一口气,心灰意冷的收拾饭菜;又迟疑了一刻,终于慢慢地走了。 C、他住了口,措手不及,因为看见妻子哭起来了,两颗大大的泪珠顺着眼角流到嘴角来了。 D、如果妻子死了,要把财产放手一部分,哪怕是极小极小的一 部分,只要他管不着,他就觉得逆情背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从考古发现的大量事实,充分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长江文明已发育得相当成熟,它与黄河文明“本是同根生”,而非黄河文明传播的产物。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 名著需要重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那种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那种刻板的经济决定论,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据,以理解时代背景。那种“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的主题的阅读公式,死死地套住我们的阅读思维。那种所谓“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万能标签,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 新时期以来,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但如何重读名著呢?我想,所谓“重读”,并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首先需要阅读者在面对名著时有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的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阅读方式,在心态上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性格。否则,仍可能导致重读名著的失败。 5、从全文看,第一段引述了许多作家作品,对其主要意思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上是非常多的。 B、每一本经典名著都是取之不尽的精神矿藏。 C、经典名著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D、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值得反复品味。 6、对名著需要重读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名著经过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具有不朽的价值。 B、读者的水平不断提高,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 C、过去“左”的一套夺去了许多经典名著的生命。 D、过去“左”的清规戒律使读者对名著产生了许多误解。 7、“名著需要重读”的“重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