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病害.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向日葵病害

中文名称:向日葵菌核病 ??? 为害作物:向日葵 ??? 为害症状: ??? 根腐型 从苗期到收获都能发生。苗期发病时幼芽和胚根有褐色病斑,水浸状,病斑很快扩展,腐烂,幼苗不能出土。病轻的虽能出土,但随着病斑扩大,扣环,幼苗萎蔫死亡。成株期发病时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渐扩大至根的其它部分和茎,病斑褐色,蔓延至茎部时可向上和向左右扩展,有同心轮纹,病斑可长达1米左右。以后病斑部分氏出白色茁丝,后形成黑色菌核,重病株萎蔫枯死,茎组织腐朽易断,内部有黑色菌核。 ??? 茎腐型 一般在茎中、上部发生病斑,椭圆形,褐色,后扩大,有同心轮纹,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病斑也可以扩大至扣环,片萎蔫枯死。病斑中央淡褐。 ??? 叶腐型 病斑椭圆形,褐色,稍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很快蔓延至全叶,天气稍干燥时病斑从中间裂开,脱落,形成穿孔。 ??? 花腐型 在花盘背面产生褐色圆形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可达全花盘,使组织变软腐烂,空气潮湿时可出现白色菌丝。菌丝可穿过花盘,蔓延于籽实之间,最后形成网状黑色菌核。花盘内外都可形成黑色的大小不等的菌核。最后由于花盘组织腐烂落地,果实不能成熟,有的果实内外也存在菌核,籽仁褐色。 ??? 病原菌形态特征:由真菌寄生引起LJ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菌核可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棍棒状,无色,侧丝丝状无色。子囊孢子单胞,椭圆形,无色。 ??? 发病特点:病苗以菌核在土壤和种子内外越冬,第二年春天,菌核直接产生菌丝侵染幼苗胚根引起根腐型菌核病,也可侵染成株期根部或根茎部井蔓延,-直到收获。病苗或病株的报或茎叶通过互相接触可蔓延侵染。在条件适合时菌核可萌发形成子囊盘,不断形成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茎、叶、花盘引起茎腐、叶腐和花腐,最后形成菌核越冬。菌核病的发生发展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6~9月雨水多,雨日多,湿度大时病重;重茬、地势低洼也加重发病。防治方法 向日葵菌核病菌源广,传染渠道多(种子、土壤、气流都可传染),寄主的感病阶段每年都正值雨季,防治有很大困难。因而必需采取综合防治方法: ??? (1)轮作2~3年以上,不与豆科、茄科等作物轮作,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 (2)种植和培育抗病品种,如龙葵杂1号等。 ??? (3)清除病株残余,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 ??? (4)从无病花盘上留种,播前筛去夹杂的菌核净或50%多菌灵,以种子重量的0.5%拌种。 ??? (5)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性。 ??? (6)适期晚播,将播期延至5月下旬,使开花期与雨季错开。 ??? (7)花期喷药 在开花期雨水多时应立即喷药,可用50%菌核净500倍液,50%速克灵或50%乙烯菌核利800-~1000倍液。盛花期后连喷2-3次,间隔7天,效果显著。 ??? 常用药剂: 乙烯菌核利 速克灵 菌核净。向日葵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一、播前种子处理 在精选种子的基础上,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防治菌核病、黄萎病。一般用可用50%菌核净,50%速克灵、50%多菌灵、以种子重量的3-5%拌种,或用50%多菌灵500倍浸种4小时,或用2.5%适乐时种衣剂处理,药与种子的比例为1:50。黄萎病也可用50%甲基硫菌灵粉剂按种子重量0.5%拌种。 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向日葵菌核病、黄萎病防治 对向日葵菌核病采取“以净化田间菌源量为基础,以调节生态环境为主,以化学保护为辅”的防治策略。 1.农业防治。 (1)轮作。与玉米、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进行三年以上轮作。不能进行区域轮作的地区提倡麦葵间作,进行丈带轮作。 (2)选用短日期杂交种。可选用的向日葵杂交种有RH118、RH3148、H658、ZX6009、DK119等。 (3)适时晚播。短日期品种最佳播种时间在5月25日—5月30日。小麦套种晚播葵花,葵花在6月1日后播种。 (4)地膜覆盖、变等行为大小行种植。早熟杂交花葵大行2.4尺(80cm)、小行1.2尺(40cm)、株距1.2尺(40cm),亩留苗掌握在2770株左右;晚熟常规种大行3尺(100 cm),小行2尺(67cm),株距1.2尺(40cm), 亩留苗掌握在2000株左右。 (5)合理施肥,培育壮苗。秋翻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带种肥磷二铵10公斤/亩;氯化钾或硫酸钾8公斤/亩;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5公斤/亩。忌偏施氮肥,忌施生肥。 (6)拔除田间病株,清除病残体。在向日葵生长期,发现茎基腐病株立即将病株带土挖出深埋,发现盘腐病株将花盘割掉带出田间深埋,要求挖土方1尺见方(33×33cm)深度50cm,减少病植株之间再传染的机会。 (7)搞好田园卫生。收获后将病株、残枝败叶、病花盘、籽粒彻底清除出田间深埋或烧掉,以减少病原。 (8)当年向日葵收获要及

文档评论(0)

hhax1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