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叶中的氟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docVIP

中國茶叶中的氟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國茶叶中的氟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PAGE 344 生态环境 第12卷第3期(2003年8月) 马立锋等:中国茶叶中的氟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PAGE 345 生态环境 2003, 12(3): 342-345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点项目(K2000-05-02) 作者简介:马立锋(1972–),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栽培和茶园土壤的研究。E-mial: malf-111@163.com 收稿日期:2003-0 中国茶叶中的氟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马立锋,阮建云,石元值,韩文炎 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8 摘要:主要对茶叶中氟的来源,氟含量,氟浸出率以及茶叶降氟措施研究作了详细的综述。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土壤中的氟直接影响到茶叶中氟的含量,茶树吸收氟与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成土母质及土壤中的阳离子有关。大气污染影响茶叶氟含量主要是氟通过叶片气孔进入细胞,进而在茶树体内积累。水环境中氟的含量主要受土壤与大气环境的影响。茶叶中的氟含量随着叶片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茶叶等级越差,氟含量越高;原料粗老的茶类氟含量要比原料较嫩的茶类氟含量高;不同季节、茶树品种对氟吸收也存在差异性;茶树各部位氟累积强度依次为:叶花蕾籽皮细枝骨干枝细根茎(主轴)茎(主干)主根侧根;茶叶中氟浸出率与冲泡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等有关。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热水处理,添加化学试剂,改进生产工艺等措施来降低茶叶中的氟含量。此外,尚可以培育含氟量低的茶树品种。 关键词:中国茶叶;氟来源;含量;浸出率;降氟措施 中图分类号:Q945.12;X1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3)03-0342-04 茶树是一种聚氟作物,茶叶中的氟含量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有大量资料显示,氟作为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摄入对人体有益,过量的氟却对人体产生危害。近年来,有的报道了饮用高氟茶叶引起了氟中毒。茶叶中的氟含量历来被许多学者所重视,国内外学者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对茶叶中的氟作了多方面的阐述。本文就近十年来茶叶中氟研究情况作系统的归纳。 1 茶叶中氟的来源研究 1.1 土壤环境 氟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我国,氟的土壤背景值(质量分数)为453 mg/kg,范围值为191~1012 mg/kg[1]。土壤中的氟直接影响作物中氟的含量,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而影响人体健康[2]。许多学者认为茶叶中的氟含量与土壤水溶性氟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是氟环境化学体系的枢纽。在岩石风化过程中,部分氟被溶解成离子而存在于溶液中,部分氟被矿物吸附或与土壤中某些物质形成难溶性化合物而被固定,因而土壤中存在难溶态、交换态和水溶态这3种形态的氟。水溶性氟是茶树吸收的主要形态,难溶态氟和交换态氟不能被吸收[3, 4]。 茶树吸收氟与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关。(1)土壤pH被认为是一个主要因素,pH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土壤中氟的存在形态[3, 5]。土壤中水溶性氟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6]。土壤pH的下降,土壤水浸氟含量降低[7]。(2)有机质也是影响土壤氟形态分布的重要因素[5]。许多学者通过大量调查分析,认为茶园土壤全氟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3];土壤水溶性氟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负相关[6, 7]。(3)茶树吸氟与土壤中的粘粒含量有关。土壤粘粒含量高,全氟含量也高,但茶树能吸收的水溶性氟不一定都高[3]。焦有[7]认为土壤粘粒含量越高,土壤的水浸氟含量下降。张乃明[2]认为土壤质地(机械构成)的作用要大于土壤pH值和有机质的含量。(4)土壤氟含量与成土母质有关[4]。土壤类型与氟含量有显著差异,焦有[7]对不同土壤的研究表明,土壤全氟含量以棕壤最高,黄褐土最低;土壤水浸氟含量以碱性土微碱性土中性土酸性土。徐利英等[8]也认为,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全氟含量的主要因素。以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为最高,其次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砖红壤和红壤,再次为黄土发育的黑垆土和楼土。陆景冈等 [3]就各类常见的母岩进行分析,得出以花岗岩的氟含量最高,千枚岩次之,玄武岩最低。张乃明[

文档评论(0)

dbt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