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戲的注意事项.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禽戲的注意事项

自发五禽戏动功   自发五禽戏动功是练功者先练静功,运动内气,静极生动,引发外动,自发的表现类似虎、熊、鹿、鸟、猿的声音、情态、外形和动作,以达到强身、保健、治病等目的。   锻炼方法   练功前先要宽衣解带,排除大小便以及除掉各种硬物,如手表、眼镜、钢笔、硬币等,以免练功外动时毁坏物体或碰伤身体。   一、练功姿势:以自然站式为主,如体弱有病或不能久立者,可以采用平坐或仰卧式,或三者交替使用避免久立不能支持而产生头晕心现象。   1.自然站式:两脚开立,脚外侧与肩同宽,脚尖平行向前,上体自然正直,微向前倾,两手下垂,置于体前侧,稍离开大腿,头颈稍向前低,使鼻尖对自己肚脐(图1、2)。   2.平坐式:在高低适当的椅子上正坐,两脚平放触地,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之间均成九十度角,两下肢相距与肩同宽,平行向前,两手垂于大腿两侧,小腿垂直于地面,头颈正直,沉肩垂肘(图3)。   3.仰卧式:自然仰卧。   在三种练功姿势中,站式易放松故易于发动,坐式则较难发动,卧式更难动。可根据练功者的身体状况、习惯而选择,亦可按病情需要,随意摆自己感到舒适的自由姿势来练习。   二、练功方法:摆好姿势后,两目轻闭。   1.用一只手中指(男左手、女右手)按压肚脐(脐内一寸即丹田穴)四十九下,以使练功时意识能准确地集中在丹田部位。   2.默念口诀:“我心情舒畅,神态从容;我飘飘若仙,如入云中;我气血运行,经络畅通;我意守丹田,静极生动。”渐渐产生如腾云驾雾的飘飘然的自我感觉。要注意练功的整个过程都要贯彻口诀的思想境界。当练到能发动以后,口诀可不默念,只存思想达到口诀的意境即可。   3.意想气血自头顶逐渐降至脚底,随气血下行时,所过部位都有好像棉花、海绵一样轻松感,达到全身非常放松的意识,如此反复进行放松三次(如练到能发动起来以后,则只放松一次便可以)。   4.两眼内视自己脚底的涌泉穴,整套功每作内视时,使意念做到好像气血都注于该穴一样,意守着它,男的默数七下,女的默数六下,稍停。   5.内视两眼之间鼻梁的祖窍穴,默数三下(女的二下),稍停。   6.内视肚脐内,意守着默数七下(女的六下)。稍停。   7。内视肚脐,意想肚脐向后吸气——不是口鼻吸气,而是肚脐吸气,分五段——即五下(女的六下),吸到丹田穴好像已贴住脊骨上的命门穴(其实只是意想,肚脐并没有动,但如果动也可任其自然),稍停。   8.内视肚脐贴住命门,默数七下(女的六下),稍停。   9.意想肚脐向前呼气,分五段——即五下(女的六下),呼至肚脐复原。   10.做完上述意念活动之后,就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肚脐内,默念与意想着“眼内视肚脐,耳内听肚脐,脑内想肚脐”。此为“三元归一”。做到不注意自己的呼吸,眼耳口鼻都封闭着内向肚脐,称为“四门紧闭”。如此反反复复地默念、意想,意识始终贯注于肚脐。久久守候,一直练至十五分钟至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如果没有产生“外动”就可以收功;若“外动”起来,则让其自然地动,可以动半小时至二小时才收功。   11.收功法:首先想着自己要收功,若外动时则动作要停下来,把意识分散开来不再意守丹田,把意守部位移向脚底涌泉穴,动作便会慢慢停下来,然后意想肚脐内有气,用意运气自脐部左上角起向右、向下、向左、向上逆时针方向绕圈,绕脐而转,由小到大转三十六圈;大圈,上不过肋,下不超过髂骨和耻骨,即是在腹部的软组织内转圈;再反过来转圈,由大到小,顺时针方向转三十六圈。转完则把气收回集中于肚脐内,然后把气向全身慢慢放散开来,达于头面手足(女性转圈方向相反);最后搓热两手掌手背,以手掌擦面部至头顶部和后枕三十六次。如果练站式,可接着缓缓徐步放松。   演变规律   一、按照上述锻炼程式练习至一定程度,就会产生不由自主的“外动”现象,这种“外动”是由于体内阳气发动,冲动筋脉和关节而形成的。《内经》说:“清阳发凑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说明人体阳气是走皮毛筋肉的外表和四肢的。外动起初是小动,往往是从患病关节或部位先开始动。渐至大动,再回复大动而停止。动作起初没有规律,锻炼日久就有一定的规律性,会离发地自我拍打、按摩、点穴以及发生一些近似太极拳等“内家”拳的拳式动作,或发生一些平时习惯做的动作以及类似体操、武术、舞蹈等各种姿势的动作,动作有快有慢,有刚有柔,千变万化。有时会连蹦带跳或随地打滚,甚至有些平时自己做不出来的难度较高的动作,或是由于自身受疾病障碍而做不到的动作,也会在练功中自发地突然做了出来。还会自发地动出虎、鹿、熊、鸟、猿五种动物的形象和动作或声音。而各人做出的各种动作,包括五禽动作,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没有固定的图解。但一般大致相同的是,发出虎形时,五指会抽搐起来形成五爪形(图4),还会发出“呼呼”的声音和老虎扑抓的动作;发生鹿形时,手指

文档评论(0)

bmd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