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鲈大规格苗种培育试验.doc
河鲈大规格苗种培育试验
河鲈又名赤鲈,俗名五道黑,属鲈形目、鲈亚目、鲈科、鲈属,广泛分布于欧洲与西伯利亚地区各水域,我国仅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和乌龙古河流域有自然分布,生活于水草丛生的江河、湖泊中,为冷温带河湖鱼类。河鲈肉质鲜嫩,爽滑少刺,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肪含量较低,是淡水鱼类中的珍品,流传有“尝罢河鲈不思鱼”之说,深受消费者青睐,是近年来市场热销的水产品种。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一优良品种,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2010年我们承担了“河鲈引进与健康养殖技术研究”项目,在济南市淡水养殖科学研究所进行了河鲈大规格苗种培育试验并取得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 培育池
培育池5个,呈长方形,东西走向,单池面积1~2亩,池深约2米,池底平坦,淤泥厚10厘米左右,池底、池边无杂草,注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为7~8。放苗前进、排水口加装防逃网,在排水口处设一长方形的集鱼凼,以利鱼苗的集中捕捞。
2. 清塘与施肥
2010年3月20日,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彻底清塘,以杀死野杂鱼和病原微生物。清塘7天后,加注新水50厘米深左右,并用60目筛绢过滤,以防敌害生物进入池内。每亩再施发酵好的有机肥200~300千克,以培肥水质,培育天然饵料生物供河鲈鱼苗食用。
3. 种植水草
放苗前在培育池内适量移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草,为河鲈提供隐蔽场所,同时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4. 安全试验
放养前两天,从培育池内舀出1桶(盆)水,放入几十尾河鲈鱼苗,连续观察24~48小时,若鱼苗活动正常,可判定水体中的药物毒性已消失,即可放养。
5. 鱼苗的运输与放养
2010年4月2日,从天津用塑料袋充氧空运平均体长3厘米的鱼苗2万尾,到达后连袋放入培育池中缓苗,待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将袋口打开,让鱼苗自行游入池中。随后,用0.3毫克/升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消毒,连用3天。放养的鱼苗要体质健壮、游动活泼、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放养密度3000尾/亩左右,具体放苗情况见表1。
6. 投喂
鱼苗放养时,池水中有大量培育的浮游动物,可不投喂,当发现池内浮游动物的密度降低后,要及时购进一些红虫等投入池塘。红虫的投放量一般为25千克/亩,投喂前用土霉素进行消毒,每25千克红虫加入0.5千克土霉素均匀搅拌,然后打开水泵,向池塘内注水,让红虫随水流一起进入池塘,但要防止水势过大造成鱼苗死亡。河鲈体长达4厘米以上后,开始驯化投喂绞碎的鱼糜。驯化初期,鱼糜投喂量为0.5千克/亩,将鱼糜与水按1∶7左右的比例充分拌匀后全池泼洒,每天投喂4次,每次投喂时间控制在40~60分钟,连续投喂3~4天。之后,慢慢缩小饵料泼洒面积至某一固定投喂点,投喂时间、次数不变,投喂量要逐步增大。随着河鲈的生长,饵料鱼可直接投喂,其规格控制在河鲈体长的1/3左右。投喂时要有耐心,开始时少投,当抛出的饵料鱼吃完、河鲈上浮抢食时再投喂,直至河鲈下沉不再抢食停止投喂。河鲈易宜暴食,饵料投喂并不是越多越好,投饵量控制在其体重的2%~8%,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具体根据摄食情况、活动状况、天气情况等灵活掌握。
7. 养殖管理
①分级饲养。规格整齐是河鲈养殖成功的关键。当河鲈大小分化明显、饵料不足时,易出现相互攻击和残食现象,因此要根据河鲈的生长情况进行分养,以提高成活率。实践证明,河鲈鱼苗易受伤,进而引发疾病,严重时造成大量死亡,应尽量避免拉网捕捞。鱼苗体长15厘米以前最好在网箱中培育,以便起捕分养,经过2~3次分养,体长达15厘米后放入大塘养成。每次分养前要停食1天,以防食饵翻吐,引发疾病,降低成活率。
②水质管理。养殖前期每7天加注1次新水,每次加水20~25厘米深。高温季节加大换水量,使水温保持在25℃以下;适量施肥调节水质,施肥要少量多次,保持水质“肥、活、嫩、爽”,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pH值在7.0~8.5之间。根据天气和河鲈的生长情况,合理使用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含量在6毫克/升以上。
③日常管理。坚持早、中、晚巡塘检查,认真观察鱼群活动和水质变化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投喂时注意鱼的摄食情况,根据残饵量调整投喂量。若发现鱼群四散、大小分化严重,说明投饵量不足,此时应及时分养,加大投喂量。河鲈对农药极为敏感,极少剂量即可造成死亡,要严格禁止农药等有害物质流入池内。每天做好生产记录,以便总结经验。
④病害防治。河鲈养殖过程中要坚持“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原则,重点做好水质管理和饵料消毒工作。养殖期间每10~15天交替用50毫升/亩车轮一次净(主要成分为二硫代氨基甲酸铵)和0.3毫克/升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1次,防治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并做好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