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规划报告.doc

 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规划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规划报告

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规划 2011-11-10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珠三角高新产业带是由科技部批准的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之一,是一个依托交通干线融合、集散人口、产业、城镇、物流、能流、信息流的线状空间地域综合体,这种独特的空间地域综合体带动着区域经济系统的迅速发展。珠三角高新产业带范围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相同,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江门市、中山市、东莞市,惠州市区以及惠阳、惠东、博罗,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以及四会市、高要市,总面积4.1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77万(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别占广东省土地面积的23%和广东省总人口的47%。从珠三角高新产业带的基本结构形态来看,它以广州、深圳两个中心城市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结点,沿珠江两岸,把中心城市、其他城市、乡镇、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企业沟通起来,形成点线相连、互相交织的网络。这个网络在技术上、经济上紧密联系,生产上互相协作,在社会地域分工过程中,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主导的地域综合体。   珠三角高新产业带是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产品出口额所占比重最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带。2000年,产业带内国内生产总值7378.6亿元,占广东省的69.6%;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664亿元,约占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93.6%;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1694家,实现工业增加值743亿元,约占广东省的92%;高新技术产业界从业人员约82万人,其中大专以上技术人员16万人,从事RD活动人员约7万人,约占广东省的9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65亿美元,占广东省的96%。目前,产业带内有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珠海、惠州6个国家级,东莞、肇庆、江门3个省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珠海2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12个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1个国家级的大学科技园。加快珠三角高新产业带的建设,对促进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举足轻重。   (二)发展优势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正在成为广东的第一经济增长点。“九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平均增长32%,大大高于同期工业增长速度。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逐年上升,2000年达18%,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16%。   2.主导产业突出,初步形成四大高新技术产业群。2000年,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和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高新技术领域产品产值达2516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94.4%,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居于首位,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5%。同时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自主品牌。   3.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加强,日益向国际化迈进。企业自主研究开发能力逐步增强,2000年投入研究开发经费达61亿元,企业投入占70%;依托企业共组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98家,占广东省已建工程中心的80%。从技术来源分析,42.5%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是企业自行研究开发实现的;技术来源于国外及港澳台的产品产值比例由67%下降到44.15%。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发展趋向国际化,产品出口保持较大增幅。高新技术企业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标准及质量体系认证或FDA、UL、SFI国际质量认证。高新技术产品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的产品产值占全部产值的69%。   4.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珠三角高新产业带9个高新区批准新建面积111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约75平方公里。2000年工业总产值1313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1%和26.9%;实现利润76.2亿元,缴税62.1亿元;出口创汇40多亿美元。区内有一定规模的企业231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36家。区内总人数约23.8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8万人。   产业带内经认定的软件企业343家,软件产品822个,2000年共实现纯软件收入约80亿元。两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批准新建面积约6.5平方公里已全面开工,约有入园软件企业710家(其中经认定可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软件企业230家),实现纯软件收入约36亿元。   5.智力资源相对丰富。广东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以及科技人员85%左右集中在这一地区。2000年该地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17万人,占广东省的79%;高等院校41所,教职工3.88万人。2000年专利申请量16476件,授权量13793件,分别占广东省的78%和87.3%。   6.产业配套环境逐渐形成。珠三角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的密集带,一个大项目的投产、一家“龙头”企业的腾飞带动数家相关企业的发展,一个产

文档评论(0)

gbn0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