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交通對桂林历史文化的影响-桂林名城保护建设文集.docVIP

古代交通對桂林历史文化的影响-桂林名城保护建设文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交通對桂林历史文化的影响-桂林名城保护建设文集

漆招进作品集 ? 历史篇 古代交通对桂林历史文化的影响 PAGE 12 PAGE 13 古代交通对桂林历史文化的影响? ? 原为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1988年首届年会论文,收入《桂林名城保护建设文集》,改革出版社1990年4月出版,第147-153页。 桂林,是闻名世界的风景胜地,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发展与古代中西南路交通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中西南路交通促成了桂林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与西方各国的交通道路,在唐代以前主要有三条,除著名的丝绸之路和西南水道外,另一条是南方海道,即从岭南的合浦或广州出发,渡南海到达交趾、日南、九真诸郡及扶南、林邑、菲律宾、爪哇等南洋诸国,再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到达孟加拉、天竺(今印度)、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波斯(今伊朗,伊拉克)等南亚、西亚国家,以及东非沿海,此道早在先秦就已开通,汉武帝以后日趋繁荣,素有“海上丝绸之路”之称,又有“海上陶瓷之路”之名,其重要性不亚于西北陆上丝绸之路。 南方海道的出发点合浦、广州地处五岭之南,与中原的交通很不便利。五岭由西向东横亘在两广与湘赣交界之处,绵延数千里,崇山峻岭 ,险峻无比,只有几处可以通行,其中以湘桂谷地的最好,因此历代统治者对此道的经营也最为重视。早在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虞帝舜南巡岭南,就是从湘桂谷地,沿漓江到达苍梧之野并死在那里。此后湘桂谷地的交通渐被开发,至秦始皇进军岭南,便以此道为进军重点,后来,又在湘江与漓江之间开凿运河将二江相连,这就是闻名世界的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灵渠。从此由中原南航的舟船,可由长江过洞庭湖,溯湘江,沿灵渠下漓江直达岭南各地。东汉章帝建初八年,大司农郑宏鉴于交趾七郡的运载贡品的船舶,以及南洋诸国的商船,有些从海道直航中原,常被风暴吞没,便奏请增开零陵峤道,即从今零陵沿湘桂谷地往桂林的陆道,这就是著名的湘桂走廊。从此湘桂谷地的交通水陆并进,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各道。 桂林,正好处在湘桂谷地之南端,水路和陆路均在此汇合,是从中原进入岭南的第一站,也是从岭南前往中原的最后一站。从桂林出发,水路顺漓江可直达西江,顺西江而下可直达广州,溯西江而上可直达南宁,或在北流河口转入北流河,进入玉林平原,登岸转入南流江,到达合浦。溯漓江而上,过灵渠,下湘江,可直航中原各地。陆路,桂林往西可通柳州、南宁,往北可由湘桂走廊前往湖南。由于具有这样优越的交通位置,桂林的发展就成了必然之事。而且,这里土地平衍,河流纵横,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是理想的开荒垦殖、定居生息之地。因此,在秦始皇统一岭南后,特别是在汉武帝攻灭南越王国,在岭南设置交趾九郡,中西海上交通开始兴盛之后,桂林的居民迅速增加,很快从一个蓁莽遍野、禽兽出没、人烟稀少的蛮荒之地,发展成一个阡陌相连、鸡犬相闻的繁华之乡。到三国时代,以桂林为中心的漓江沿岸地区,人烟已相当稠密,因此吴帝孙皓决定在此设立始安郡,桂林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始安郡治的所在地。南朝梁武帝改始安郡为桂州。由于东晋及南朝六国与北魏等国划江而治,偏安江南,以及中原人民大批随皇室南迁,江南地区特别是岭南地区的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地处由中原进入岭南第一站的桂州,其发展速度比岭南其他地区更快一些。同时,桂州西面的东宁州(今三江,融安县地)、龙州(今柳州市及地区)也开始得到发展,因此由桂州往龙州的交通日渐繁忙。至隋文帝统一岭南时,便将桂州、龙州、东宁州及静州(今昭平县地)合并为始安郡,以始安县为郡治所在地,桂林从此成为广西北部的统治中心。 唐中期以后,由于西南少数民族多次举行起义,以及安南(今越南)国不断侵掠邕州等地,唐朝以邕州为中心统治西南的政策,已经难以执行,不得不取消邕管划归容管。并大力加强对桂州的经营。唐宣宗大中年间,蔡袭增筑外城,周长三十里,高三丈二尺。僖宗光启年间,都督陈环又在子城北面增筑夹城。至此桂州城成为广西第一大城及广西实际上的统治中心。因此到宋朝在广西设立广南西路时,就以桂州为路治,桂州从此成为广西名副其实的统治中心。由此,桂州城的建设,继续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南宋末年,为了阻挡元军从广西经湘桂走廊进攻湖南,南宋统治者连续4次对桂州城进行大规模扩建,并在鹦鹉山刻制巨大的静江府城池图以作指挥作战之用。如今这城图和城墙的遗迹东镇门、宝积山及其以南城墙、古南门,以及由当时的护城河演变而来的杉湖、榕湖、桂湖已成为桂林城池发展的最好见证。 明代,桂林城继续扩展到象鼻山与阳江一线。太祖朱元璋还把他的侄孙朱守谦分封到桂林为靖江王,以充分利用桂林的交通位置,达到慎固边境、屏卫中原的目的。由于有了靖江王,桂林才有靖江王府,才有靖江王城,才有靖江王陵。而正是这一府一城一陵构成了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 二、中西南路交通促成了桂林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桂林长期以来是广西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它的自然条件却并不是广西最好

文档评论(0)

sfk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