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练习2: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 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2)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 ,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练习3: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 (1)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为 KJ和 KJ。 (2)为增加甲水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期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 ,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 。 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F B.F的粪便被分解者分解,表示E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C.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数量都增加 D.根据图2中四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它们构成的食物链:植物→乙→丙→甲 * 第34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网 络 构 建 —— 生产者 (植物) 呼吸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呼吸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呼吸 分 解 者 … 呼吸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呼吸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 ? 考点一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1. 对能量流动过程的理解 (1)能量的输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2)能量的传递:以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的转化和散失:光能→化学能→热能。 (4)能量流动的特点:①逐级递减;②单向流动。 2.18?107 2.25?107 2.44?107 7.15?108 7.50?108 1.05?109 2.45?1011 呼吸量 同化量 摄入量 呼吸量 同化量 摄入量 固定的太阳能 鼬 田鼠 植物 3% 80 偏高 生长、发育、 繁殖等生命活动 2.初级消费者中能量的来源及去向图解 (1)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 (2)确定食物链中的营养关系。 例1 图11-34-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注:图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探究:(1)如果此生态系统每年的能量锥体图都与B图一样,预测这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变化趋势。 (2)这一年, P和Q1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如何计算? 变式题 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此生态系统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15.6% BD (3)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措施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4)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设食物链为:A?B?C?D 则D增重M千克 最少需要A增重 千克 最多需要A增重 千克 则A增重N千克 D最少增重 千克 D最多增重 千克 M÷(20%)3 M÷(10%)3 N×(10%)3 N×(20%)3 轮虫 鲫鱼 绿藻 水草 螺蛳 (3)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乙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1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模拟检测:专题5_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doc VIP
- Unit6大单元教学整体单元分析课件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ppt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跨学科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docx
-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电预热安装施工工法(技术方案).pdf VIP
- 2014造口治疗师培训个案发展计划及产品册造口学校.pdf VIP
- 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制度.doc
- 2026年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完美版.docx VIP
- 2024年9月8日贵州省黔西南州州直遴选(事业单位考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VIP
- 2025年兵棋章节答案.docx VIP
- 酒店工程部计件量化方案(3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