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发监管业务沟通会议资料lll.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业板发监管业务沟通会议资料lll

创业板发行监管业务沟通会议情况 第一部分 证监会创业板发行监管会主任张思宁主任 市场总体情况 1、企业积极申报。截至到2010年3月26日,共受理290家创业板企业申报材料,其中66家挂牌,总融资额为409.29亿元,19家已过会待发行,17家被毙,128家已经收到反馈意见,51家等待反馈意见。 2、投资者积极踊跃 3、二级市场踊跃,换手率活跃于中小板 4、交易结算系统运行平稳 在已经挂牌交易的创业板企业中,有57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已上市的创业板企业营业收入、利润2009年度都比2008年有大幅提高。 建设者任重道远 提高全行业整体工作水平 提高保荐机构执业质量 仅关注发行人文件,缺乏走访,对发行人调查仅限于公司高管访谈,不重视第三方,“重文件轻核查”。 内核方面把关不严,报送企业明显不符合发行条件。 申报环节蓄意闯关。 报送材料粗制滥造 沟通环节遮掩,故意不告知重要问题,存在挤牙膏情况 估值报告不够严谨,公司内部未严格遵守“隔离墙”,过多受项目组、发行人干预,估值报告缺乏合理性。 保荐机构履行职责要勤勉尽责 1、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保荐机构应重点推荐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领域的企业,以及其他领域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成长性强的企业。 审慎推荐(一)纺织、服装;(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等公用事业;(三)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土木工程建筑;(四)交通运输;(五)酒类、食品、饮料;(六)金融;(七)一般性服务业;(八)国家产业政策明确抑制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行业。如保荐机构推荐此类企业,应当就该企业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履行严格的核查论证程序,并在发行保荐书和保荐工作报告中说明论证过程和论证结论,尤其应当重点论述企业在技术和业务模式方面是否具有突出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否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创业板着重推荐创新性企业,对规模没有限制,并非小小板。 2、进一步提高保荐业务水平。制作材料真实、准确、完整;内核部门认真把关;管理层加强对保荐代表人管理,健全内控制度。 从4月1日起,自收到证监局辅导验收报告后才受理创业板企业申报材料。 3、提高新股价值分析报告质量,一方面研究人员要独立、审慎、客观;另一方面研究所要建立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质控制度,做好隔离墙,避免利益方干扰,过多考虑发行人及证券公司眼前利益,长期来说是损害资本市场和证券公司长期利益的。 4、(1)引导诚信规范市场环境:培养发行人诚信守法意识、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目前发行创业板企业都有举报信和媒体质疑,因此加强尽职调查工作才能避免。 对于已报会企业保荐代表人、中介机构是否履行了相应核查程序,要对报会材料重新筛查,是否需要补充材料。如情况有变化,与审核员沟通后可以调整材料。 (2)引导规范市场文化。 第二部分 创业板市场定位及其对保荐工作的要求 证监会创业板发行监管会副主任李量 一、创业板法规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内在逻辑:创业板企业引领持续创新的规范道路。 (一)指引落实创业板市场功能定位的基本思路 目前创业板发行条件,注重企业持续成长性,信息披露更严格,募集资金要求用于主营业务,使用更灵活。《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是暂行管理办法的配套,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发展,满足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要求,创新是灵魂,成长是表现。 指引明确了保荐机构推荐产业领域及审慎推荐领域,明确发表意见,推荐符合创业板定位的企业。创新增长型企业才是创业板市场定位,落实创业板市场功能定位,创业板与主板之间并非分割关系。 (二)推出指引的监管目的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转型的目的,在创业板初期推荐符合国家战略及产业政策的企业,但创业板企业推荐与国家产业政策一样具有阶段性。 二、创业板发行市场的创新导向及其价值观 创新性如何理解?推动形成技术创新进步,业务模式积极主动,促进成长、讲究品质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使突破性、开拓性、创新性企业辐射整个市场。 对创业板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创新的核心。也就是新产品、新服务;创新技术支撑;持续研发能力;创新生产和服务组织;创新市场扩展策略;创新盈利和收入模式;创新人力资源及文化措施。 三、创业板企业成长性的质量内涵及风险判断:推动形成创业板公司真实、可持续、有质量内涵的成长能力。 结合审核,如何判断是独立、规范、可持续性成长性企业? 1、发行人成长性背后存在隐忧:毛利率逐年上升背后的内含。收入、利润突然增长,毛利率逐年上升,是否存在财务操纵、财务包装、虚假陈述? 2、如何从实质上把握创业板两套替代性业绩指标条件? (1)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