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五洲崩岸整治纳入上荆江河控的必要性讲解.doc

南五洲崩岸整治纳入上荆江河控的必要性讲解.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南五洲崩岸整治纳入上荆江河控的必要性 1、概况 1.1南五洲基本情况 南五洲位于上荆江末端荆江分洪区公安河段郝穴河湾右侧,垸内面积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万亩,保护人口3.26万人,是公安县粮棉生产主要产区之一,年均生产粮食904万公斤、棉花194万公斤、油料441万公斤,平均每年向国家上缴利税138万元。南五洲堤防全长46公里,其中临左汊25公里堤段直接抵挡长江洪水,是荆江分洪区荆南长江干堤杨家厂至黄水套(桩号645+000-620+000)的防洪屏障。南五洲堤顶高程为吴淞高程42.5-43.0m,其中有20公里为无滩堤段,有滩堤段外滩宽仅2-20m,外滩高程为吴淞高程38.0-39.0m。 1.2所属河道基本情况 1.2.1地质地貌及河床边界条件 该段河道位于近代沉降区江汉冲积平原,河床由冲积层组成,河底上层为粘土与砂壤土组成,中层为中、细沙层,最下层为卵石层。郝穴河弯左岸的粘性土层厚度比南五洲大,一般超过10m,且土质组成比较南五洲好。宜昌—武汉河段洲滩地质勘探成果显示:南五洲荆178孔及天兴洲16孔自1975年河床平均高程以下均为细沙层(附图2.2、2.3) 该段河岸以粉质壤土为主(附图2.4),局部有砂壤土,粉细砂、粉质粘土,这类土体由于形成时间不长,结构多松散,抗冲刷能力差,由于近期河势的演变,部分堤段或迎流顶冲,或受对岸矶头群挑流及边滩之影响,深泓逼近,江水环流侧向侵蚀,造成堤脚严重冲刷,虽有部分堤段进行了护岸,但因处理不彻底,目前仍存在坡脚淘蚀,坡面下沉,崩岸等现象,其中以覃家渊、草房关、胡汾沟、黄水套最为险要。 本段河道流经江陵凹陷与华容隆起的过渡带,河道及其左侧属江陵凹陷,特征不均匀沉降,右侧远岸属华容隆起,受黄山背斜影响,郝穴—新厂河段进入华容隆起区内。 1.2.2水文泥沙特征 分析河段内的水沙主要来源于上游干支流,支流沮漳河水沙量很小,平均年径流量16.3亿m3,输沙量0.021亿吨,仅占长江干流的0.4%左右,河道相关站点水沙特征见表2.1-2.2,由表可以看出。 表2.1荆江河段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表 测站 时段 平均年径流量 平均年输沙量 数值 (亿m3) 占枝城站百分数 % 数值 (亿t) 占枝城站百分数 % 枝城 1955-1966 4538 100 5.56 100 1967-1972 4302 100 5.03 100 1973-1980 4441 100 5.13 100 1981-1996 4430 100 4.88 100 沙市 1955-1966 3894 85.8 4.5 80.9 1967-1972 3726 86.6 4.64 92.2 1973-1980 3885 87.5 4.68 91.2 1981-1996 4016 90.7 4.2 86.1 藕池口 1955-1966 651.6 14.36 1.184 21.3 1967-1972 390.3 9.07 0.77 15.3 1973-1980 246.9 5.56 0.443 8.64 1981-1996 186.0 4.2 0.322 6.6 监利 1951-1959 3026 66.3 2.88 54.6 1967-1972 3358 78.1 3.55 70.6 1973-1980 3604 81.2 3.94 76.8 1981-1996 3842 86.7 3.98 81.6 表2.2水文泥沙特征值表 测站 项目 多年 平均值 历年最大 历年最小 统计年份 数值 日期 数值 日期 陈家湾 水位(m) 37.03 45.4 1998.8.17 31.54 1993.2.14 1954-1995,1998 沙市 水位(m) 36.34 45.22 1998.8.17 30.37 1993.2.16 1951-1995,1998 流量(m3/s) 12400 55200 1989.7.12 2900 1960.2.10 1955-1996 输沙量(亿t) 4.44 6.56 1968 2.05 1994 1956-1996 郝穴 水位(m) 33.84 42.00 1998.8.17 28.39 1993.2.16 1952-1995,1998 新厂 水位(m) 32.8 41.14 1998.8.17 27.32 1993.2.16 1955-1995,1998 (1)水沙量沿程递减,由于三口分流的原因,上荆江水沙量沿程减少,沙市站多年(1955-1996年)平均年径流量3920亿m3,年输沙量4.44亿吨,监利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570亿m3,年输沙量3.77亿吨。 (2)藕池口分流分沙沿时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