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清内阁大库档案素材.ppt

  1. 1、本文档共1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档案学 肖时胜 为了便于更加直观地了解内阁大库档案的播迁情况,特制图如下: 清内阁大库明清档案播迁纪略 清内阁大库档案是指贮存在内阁大库中的档案文献。内阁大库包括东西两座库房:红本库(俗称西库)和实录库(俗称东房,全称为实录表章库)。它由明代文渊阁和藏书楼改建而成。 内阁大库档案由三部分组成,分为明档、盛京旧档、清档。明档清初为修明史而征集的明代天启、崇祯年间的题行稿等档案及旧存实录、诰、敕等;盛京旧档是清入关前后金天聪、崇德年间的满文档案等,清初由盛京移至京师;清档包括清入关后形成的题本等各种档案、图册、试卷等。由于年积月累,数量甚多,库房小,条件差,损坏相当严重。光绪年间销毁不少。 宣统元年(1909年),内阁大库因年久失修,多出倾塌,奏准修缮。于是将库贮实录、圣训移至大库南面的银库暂存,其余档案,一部分暂移文华殿两庑存放,大部分仍留库内。这时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管学部事)张之洞,奏请以大库所藏书籍设学部图书馆;其余档案,阁议以“无用旧档”奏请焚毁。宣统二年(1910年)六月大库修毕,实录、圣训仍送回大库保存,而档案和书籍,因张之洞之请,没有送回。后学部参事罗振玉去大库检取书籍,发现这些奏准待焚的档案是很有价值的史料,据《观堂集林·库书楼记》载,罗振玉“偶抽一束观之,则管制府干贞督漕时奏折。又取观他束,则文成公阿桂征金川用时所奏,皆当时岁终缴进之本,排比月日,具有次第”,都是近世史上最可宝贵的史料。随即请张之洞上奏罢焚,获准后,移出未送还大库的档案交归学部,档案分藏两处,案卷之类置于国子监南学,试卷之类置于学部大堂后楼。 国立历史博物馆1912年成立于筹备处国子监,所有文物系接收国学旧有之礼器、书版、石刻等,包括存放于此的明清档案。1917年,因原有馆址“地处偏僻,房舍狭隘”,教育部决定将该馆迁往故宫午门,这样存于国子监档案亦随之移至午门、端门存放。1919年,教育部拨交历史博物馆原存学部大堂后楼的明清档案既清代历朝科举时代殿试策卷15000余件,约2000麻袋。 因时局动荡,人员、经费的短缺,存于端门历史博物馆的档案被搁置一边,数年无人整理。金梁《内阁大库档案访求记》载“辛酉年,立历史博物馆于天安门,由监移往;略检其整齐者,陈列于楼,以诰敕及廷试为多;余贮城下,视为废纸。” 1921年,历史博物馆得教育部许可,除将整齐档案列于午门陈列展览外,将存放于端门门洞零星散乱的档案,总计约8000麻袋,计十五万斤,以大洋4000元卖与北京西单同懋增纸店,为造还魂纸之料。使得这批明清档案流向社会,开始了几经易手、辗转于官私之间的过程,经受了颠沛流离的苦难。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后,接收了内阁大库存库部分的档案并进行了整理。1933年,为文物安全计,故宫博物院将包括内阁大库部分档案在内的文物进行了南迁,历时十几年,行程数万里,播迁十余省。 本文在通过查阅相关档案材料及参考文献基础上,了解到原藏于清内阁大库的明清档案的历史流传变迁情况,现将这批档案流传之历史,及各方整理之概略,述之如下。 (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明清档案 明清档案被卖出次年,罗振玉得知此事后,以3倍其价从纸店买回。王国维《观堂集林·库书楼记》记:“壬戌二月,参事以事至京师,于市肆见洪文襄揭帖及高丽国王贡物表,识为大库物,因踪迹之,得诸某纸铺,则库藏具在,将毁之以造俗所谓还魂纸者,已载数车赴西山矣。亟三倍其直偿之,称贷京津间,得银万三千圆,遂以易之,于是此九千袋十五万斤之文书,卒归于参事。”罗振玉购得旧档后,曾延招十数人,排日检视,大致分类,并择其要者,刊行《史料丛刊初编》十册。他原想永久保存旧档,独自整理传布,终因财力、人力不继,难以继续整理。 1924年,罗振玉以一万六千元的价格把这批档案转让给当时寓居天津的清朝遗臣李盛铎。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于广州,很想利用一些直接史料,从事研究工作。就在首任所长傅斯年先生的大力奔走下,史语所于1929年3月以一万八千元的价格由李盛铎手中购入这批档案。“本所所购明清档案,半存北平,半存天津。其在平者,已于上月底运存于历史博物馆午门城上。其在津者,本月3日由编辑员徐中舒率同书记尹焕章前往移运,计装二千七百麻袋,四十一箱,四十三席包,于14日抵平,随于15、16两日运存午门楼上。于是此两部分档案,始得合庋一处。” 关于史语所接收档案之约数,徐仲舒说:“史言所接收这些档案时,大约合计得十二万斤。经过整理之后,其破烂最甚而装入麻袋的,占三分之一强,约五万斤。其整理上架之件,据未曾南运以前的情形说,共一百架,每架四格,每格约可容红本二百斤,即每架可容八百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