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建构一个创意体验模式以温哥华Haven专业训练中心为例
2009-12-16 14:03:21 来自: 野兽爱智慧(生命之书·倾听,让关系更美好)
标题:建构一个创意体验模式:以温哥华Haven专业训练中心為例
建构一个创意体验模式——以温哥华Haven专业训练中心為例
政治大学广告学系副教授陈文玲
wlchen@.tw
中文摘要
天下杂誌的《海阔天空V:美的学习》裡谈到美是新世纪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全世界都发觉到,传统的教育方式无法培养兼具高科技与高感性的未来人才,於是开始在能啟发人的感性、灵性与创造力的美感教育裡找寻新契机。」
做為创意老师,我决定做一个实验,就是花几年的时间读书、观察、旅行和访问,大方向是创造力教育,但是我对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发现没有任何预设立场。2002年夏天,我报名参加温哥华Haven专业训练中心一个為期两週、专為台湾学员开的课「Mandarin Mini-Phase 1:Self Awareness」,开学第二天,两位老师Ben N Jock在白板上画了一个沟通模式,因為一直在传播学院教书,我一看见communication这个字就想收行李回台北,但是三个小时以后,我对沟通的看法彻底改变了,也对这趟花费不貲的旅行有了不同的感觉。两个礼拜过去,我兴奋地踏上归途,不停地想著如何把我的Haven体验活用在创造力教学和研究裡。这就是我第一次拜访Haven的经验。
像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人到Haven的本意是寻找、澄清、探索甚至修补自我,而离开的时候则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的强烈意图。我好奇究竟是什麼环境、什麼方法、什麼设计跟什麼人诱发或促成我们创作的动力,所以我想根据Csikszentmihaylyi的系统理论建构一个创意体验模式,并引汇合取向眾家之言来回头詮释我在Haven的创意体验。
在心底深处,我始终嚮往一条(或者多条)解开创造力之谜、兼具学术与创意之美的「另外的道路」。对我来说,这个研究不止是研究、也是创作。选择以学术书写来记录这趟旅行,也不是為了告一个段落,而是為一连串新的研究绘製蓝图。
一、源起
坐在高脚椅上,长裙遮住了我不停发抖的双腿,但没有一个人看出来我的紧张。我模仿自己过去心仪的民歌手,先告诉观眾我唱的歌曲的背景、我的心情,然后唱起来。感觉上唱了很久了,偷偷看表,才十分鐘,好,慢慢来,我的歌多的是..在台上自弹自唱的感觉真好,之后竟然有不少人来跟我道贺,还问我:「為什麼不出唱片?」(陶晓清,《写给追求成长的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事长Federico Mayor在1999年第三十届年会裡强调「创造力是人类之所以凌驾於万物的关键,也是我们的希望之所在。」西元两千年,新加坡新闻与艺术部提出「文艺复兴城报告(Renaissance City Report)」,企图从软体和心灵著手,把新加坡打造成一座强调创新、多元学习以及充满文化活力的文艺复兴城。天下杂誌则在2001年出了一本教育特刊《海阔天空V:美的学习》,谈到美是新世纪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全世界都发觉到,传统的教育方式无法培养兼具高科技与高感性的未来人才,於是开始在能啟发人的感性、灵性与创造力的美感教育裡找寻新契机。」住在台北的我随时随处都可以感受到这波全球性的创意风潮,从巷口的花茶店、山顶的咖啡车、宜兰的民宿、生活工厂的摆设、诚品的心理与创造力专区、教育部的《创意教育白皮书》到国科会的「科学与技术创造专案研究」都在提醒我这个社会正努力朝创意走去。
做為创意老师,我决定做一个实验,就是花几年的时间读书、观察、旅行和访问,大方向是创造力教育,但是我对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发现没有任何预设立场。乍看这趟学术之旅像是漫无目的的流浪,但是我并不相信「漫无目的」这回事,我认為旅途中每一个前进、停滞、倒退、甚至迷失都是有意义的。两年下来,我累积了一些工作笔记,几个主题也逐渐浮现出来,其中一个明显的脉络跟「怎麼教创意?」有关,经过整理,变成一篇论文〈教室、老师与创意体验〉,发表在《中华传播学刊》裡。
〈教室、老师与创意体验〉有两个主要论点:第一,我们不应该再用传统的观点框架创意教育;创意或许很难「传」、「授」、「解」,但是可以经由体验导出。第二,我们不妨尝试用更创新的观点设计创意体验,「创造力教室(或可引申為环境、气氛与动机)」和「创造力老师」是两个基本的著力点。明眼人早就看出〈教室、老师与创意体验〉漏掉了「学生」的角色,那是因為当时我没有把握能够处理好这一块。认真说起来,这个关於「怎麼教创意?」的研究还没做完,首先,我需要更深刻、更扎实的理论基础帮助我从教室、老师和学生的角度詮释创意体验,另一方面,我也需要一个真实个案来检查或者扩充我在〈教室、老师与创意体验〉裡提出的看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