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文言语法复习(文言句式、词类活用) Zxxk z.x.x.k 组卷网 中学学科网 高考涉及到的文言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文言句式】 考纲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 题型:翻译题 【文言句式】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判断句的常见类型: 一、判断句: 【文言句式】 1、用“者”、“也” 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 表判断。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环滁皆山也。 【文言句式·判断句】 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 荀卿,赵人。 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文言句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拘于时,学于余。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文言句式·被动句】 4、用介词“被”表被动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意念被动句(无标志)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1、( )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2、(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忠而被谤 D、受制于人 A A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中心词“主─[状] ─谓─ (定)中心词─“宾”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 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 1、( ) A 子何恃而往?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B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2、( ) A 之二虫又何知? B 卿欲何言? C 安得广厦千万间。 D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C 【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句】 ①用“之”使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用“……之……者”的后置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 【文言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句】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标志性词语:“以”、“于”、“乎” 等。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 下列句子属于介词结构后置的是: 1、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公幸教晞以道。 4、于其身,则耻师焉。 5、得复见将军于此。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文言句式·主谓倒装句】 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不仁哉!梁惠王也 。 省略句:句子成分省略在古文中经常出现。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环境去判断。翻译时,根据具体情况把省略的成分补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省略句 一、省略主语。 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廉蔺列传》 2、(扁鹊)居十日,扁鹊复见。 《扁鹊见蔡桓公》 二、省略谓语。 1、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2、一鼓作气,再(鼓)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