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灵运因父祖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义故①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临海太守王琇xiù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又要琇更进,琇不肯,灵运赠琇诗曰:“邦君难地险,旅客易山行。”在会稽亦多徒众。 (《宋书·谢灵运传》) ①义故:义,指旧时拜认的亲属关系;故,老朋友。 下列各组加点的字与例句加点的 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参考译文] 谢灵运凭借祖父和父亲的资本,家产丰足。仆从众多,先人的门生故吏加上有几百。他开山挖湖,没完没了;翻山越岭,总是到那些最幽深最险峻的地方去,哪怕千岩万险,没有一个地方不游到的。他每次登山都穿上木鞋,上山时便去掉前面的鞋齿,下山时则去掉后面的鞋齿。一次曾从始宁南面山峰砍树,一直通到临海,跟从他的有几百人。临海太守王琇大为恐惧,以为来了造反的山民,不久知道是谢灵运才放心。谢灵运邀请王琇没答应,谢灵运赠王琇一首诗:“你们这个地方地势险要,旅客要改变为走山路。”谢灵运在会稽也有很多的追随者。 下列各组加点的字与例句加点的 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1.例句:灵运因父祖之资…… A.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 C.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 答案:B 解析:都是动词,因袭、继承之意。 A项,介词,由,通过; C项,介词,趁机; D项连词,于是。 2.例句:必造幽峻 A.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史公治兵 ,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 D.顾民国肇造,变乱相乘 ( ) 答案:C 解析:都是造访,到,往之意。 A项制定,作。 B项“造化”是一个词,自然。 D项“造”,创立。 3.例句:又要琇更进 A.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B.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D.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 ) 答案:C 解析:都同“邀”,邀请。 A项,同“邀”,约。 B项“要”,扼要地说,概括地说; D项,要挟。 4.例句:旅客易山行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由是贼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 C.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别耳 D.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 答案:A 解析:都是改变之意。 B项“易”与“险”相对,平; C项“易”,容易; D项“易”,交换。 5.例句:徐知是灵运乃安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 答案:C 解析:都是副词,才。 A项“乃”,却,竟; B项“乃”,就; D项“乃”,人称代词,你。 6.例句:上山则去前齿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君如逃,则谁守 D.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 ) 答案:D 解析: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就。 A项连词,表假设关系,那么; B项副词,是,就是; C项连词,表假设关系,那么。 近段任务: 从近两年高考卷中 选做五 ——八篇文言文阅读训练! 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 2009、2、10 考点解说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古代文阅读中每年必考的两个考点。 “常见”,这是规定的考查范围,实词一般为120个,虚词规定为18个;“在文中”,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其含义或用法。 一、理解常见实词 (一)理解常见实词的方法 1.根据语句间比照、映衬关系来理解 例1: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厚待,看重)之,更所以祸之。 (参考译文: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其实贤良聪明的固然引人赞扬宠爱,愚昧蠢笨的也应该加以同情怜悯。那种有偏爱的家长,即使是想厚待、看重他,却反而会给他造成灾祸。) 解析:在这段文字中,“顽鲁者亦当矜怜”与“贤俊者自可赏爱”两句构成反义相对关系,“顽鲁者”与“贤俊者”也是反义相对关系,“贤俊”是同义复词,意为“贤良聪明”,与之相反的“顽鲁”也当是同义复词,应该解释为“愚昧蠢笨”,不能解释为“愚笨而鲁莽”或“顽皮而愚蠢”。 “自可赏爱”与“亦当矜怜”表述的是对两者应有的态度。它们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