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基质槽式栽培技术规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機基质槽式栽培技术规程

有机基质槽式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有机基质槽式栽培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设施建设、基质类型与质量标准、播种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技术要求。 ???? 本标准适用于蔬菜有机基质槽式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标准 GB/T 18407.1—2001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DB32/T 343.2—1999 无公害农产品(食品)生产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通用于本规程。 3.1 有机基质organic substrate, growing media,一类用于固定栽培作物,保持一定的空气、水和养分供作物吸收,由非土壤组成的有机物料经过无害化处理生产,也可是以这些有机物料为主,混配其它物料组成的复合物。 3.2 槽式栽培tank culture 选用固定栽培槽或在地面上用砖头砌成宽度为40~95 cm、高度为15~20 cm的栽培槽,槽底铺一层塑料薄膜与土壤隔离,然后在栽培槽填入栽培基质用于定植的一种栽培方法。 3.3 电导率electric conductivity 指基质中溶质离子(盐分)引起的电导率,用以表示各种离子的总量(含盐量),但不说明各种具体离子的含量。常用单位为 mS/cm (毫西门子/厘米), 一般电导率计以此单位标注。 产地环境及设施建设 4.1 产地环境 应符合GB/T 18407.1—2001的规定。 4.2 栽培设施 根据季节、气候条件的不同,选用塑料大棚、玻璃温室、日光温室等设施进行。 4.3栽培槽 在没有标准规格的成品槽时,可用砖、水泥、混凝土、泡沫板、硬质塑料板、竹竿或木板条等材料来制作栽培槽。为了防止渗漏并使基质与土壤隔离,应在槽的底部铺1~2层0.1 mm厚塑料薄膜,薄膜的两边压在槽的第三层砖上。槽的大小和形状因作物而异,瓜类等大株型作物,槽内径宽一般为40 cm,每槽种植2行,槽深15 cm。矮生或小株型作物,设置较宽的栽培槽,以栽培管理及采收方便为度,一般70~95 cm,进行多行种植,槽深12~15 cm。槽坡降应不少于1∶250,在槽的底部铺设粗炉渣等基质或一根多孔的排水管,有利于排水,增加通气性。 4.4 滴灌系统 ????采用膜下滴灌装置,在设施内设置贮液(水)池或罐,贮液池为地下式,通过水泵向植株供给营养液或清水;贮液罐为地上式,距地面约1m左右。滴灌采用多孔的软壁管,40cm宽的槽铺设1根,70~95cm宽的栽培槽铺设2根。滴灌带上覆一层0.1 mm厚薄膜,防止滴灌水外喷。滴灌系统的水或营养液,要经过一个装有100目纱网的过滤器,以防杂质堵塞滴头。 基质质量和种类 5.1 基质质量 富含有机质和幼苗生长所需的N、P、K及Cu、Zn、B、Si、Ca、Mg等微量元素,有效微生物活菌数≥0.5×108/g, 不含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基质的主要质量指标见附录表1和表2。 5.2 基质种类 有机基质的原料可用芦苇末、玉米秸、菇渣、锯末等,通过堆制、发酵而制成。 6育苗 6.1 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入50℃~60℃的温水中,不断搅拌种子20 min~30 min,然后根据不同作物种子的要求,在25℃~30℃温水中浸泡4 h~8 h,除去秕籽和杂质,用清水将种子上的粘液洗净,待种子风干后播种。 6.2育苗基质 用育苗专用有机基质或在有机基质中加入适量复合肥或生物有机肥作为底肥,可用清水喷灌来育苗。 6.3播种育苗 选用不同规格的营养钵育苗和穴盘育苗,先装入育苗基质,刮去容器上多余的育苗基质,然后用细眼喷壶浇透水,每穴播一粒处理过的种子,播种深度0.5 cm~1.0 cm,覆盖一层厚度为0.5 cm~1.0 cm的育苗基质,最后在容器上覆盖一层地膜,置于温室内。 6.4苗期管理 幼苗期温度管理标准见附录表3,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7定植 7.1 栽培基质 使用前基质先喷湿盖膜堆闷10~15天以灭菌消毒,并加入一定量的沙、炉渣等无机物,l立方米基质中再加入有机无土栽培专用肥2千克、消毒鸡粪10千克,混匀后即可填槽。每茬作物收获后可进行基质消毒,基质一般3~5年更新1次。 7.2 定植苗标准 选择生长健壮、具有3~4片真叶、无病虫害的幼苗定植。 7.3 定植方法 定植前一天灌水使基质浇透,水渗后每槽根据作物大小定植2行或多行,定植时带上原有的育苗基质块一起栽入定植穴内,基质略高于苗茎基部

文档评论(0)

sa1fs5g1xc1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