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淺谈英语新教材教学中文化的渗透
PAGE
PAGE 1
浅谈英语新教材教学中文化的渗透
2004级 陈涛涛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缺少相应文化载体的英语在交际中会犯很多错误,表现为对英语成语、俗语的不了解,不适合场合的用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一门语言并不等于词汇+语法,而应获得这种语言的交际能力。针对这一点,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针对新教材和学生来调整常规的教学方法,多方式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文化各方面的渗透。
关键词:英语教学;新教材;文化渗透
0.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一门语言并不等于词汇+语法,而应获得这种语言的交际能力。《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教社2003年7月版)明确规定: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必须一丝不苟地把这个任务贯彻到底,在如何贯彻这一方面下好苦功,但是“对于外语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在语言外加上文化知识的讲解或另一门文化课,而在于如何将文化融合在一起来授课” (屠蓓,1994:13)。缺少文化背景的语言正如离开土壤的花朵,虽然能开放,却缺少生机和活力,生命也变得短暂。
1.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空间的缩短,“地球村”的出现,说明了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了每个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更显现出了它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顺应这个时代潮流,出现了新课标和新教材。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要如何通过新教材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和引导学生顺应这个潮流呢?众所周知,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也有它的文化载体,因此教师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文化渗透,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扫除障碍。当然如何进行有效的渗透,是不容忽视的。空间距离的缩短,跨文化交际的增加,使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渗透。缺少真实的语言背景,缺少文化这个载体的语言在交际中会犯很多错误。我们学生当中相当一部分人做语法十拿九稳,然而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却相形见绌。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对于英语语言文化不了解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的学习占相当的一部分,花了大量时间记了,在具体交际中却不会用或用错,岂不可惜。如,对于“birthday”和“suit”两个单词,学生是耳熟能详,所以当他看到某外国朋友穿着生日时自己送的一套衣服时,说不定会说,“You look smart in this birthday suit”。这会让这位外国朋友哭笑不得,因为“birthday suit”在英语里是“赤身裸体”的意思。如在句子“The little native children ran about the beach in their birthday suit (本地的孩子浑身不挂一缕在海滩上四处乱跑)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外国人对中国人说“You are a lucky dog today(你今天真幸运)”时,说不准中国人会对他“吹胡子瞪眼睛”,因为在中国的文化里狗大多离不开贬义之用“狗眼看人低、好狗不挡道”。所以中国人就更不会理解“Love me”和“love my dog”之间的关系。
以上例子说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词汇的习得和词汇的应用之间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所以在讲解和学习英语词汇时,必须结合有关文化背景穿针引线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短语及成语的扩充。
1.2. 句子使用不当或不合时宜场合
跨文化交际,简单通俗地说,就是“什么人,在什么场合,在什么条件下,对谁,说什么,怎么说”。学生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就往往会把中国人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移植到英语表达中去。在汉语中,两位多年未见的朋友相逢时常说,“你还是老样子”。所以在碰到外国朋友时,也会说成“You haven’t change too much”。但是在英语文化里,“change(变化)”是受到推崇的,不是不受欢迎的。又如中国人打招呼习惯用“你饭吃了吗”,这当然离不开中国的文化,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以前,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所以这个习惯就一直延续下来,变成了打招呼的方式。但是你如果对一个外国朋友用“Have you had dinner”来打招呼的话,他会误以为你要邀请他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身体状况、天气、个人兴趣爱好等为话题。但是,当外国人跟中国朋友用“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今天感觉怎么样)”打招呼时,中国人的反应也许会是“Very well. What’s the matter(很好啊,有什么事吗)”,以为他是别有用心。
2.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应文化渗透的可能性
著名的语言学家Thomas曾这样说过:“语法错误从表层结构上就可以看出,听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听话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docx VIP
-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教师用书Unit 8 Keys and transcripts.docx VIP
- GBT24001-(2022年-2023年)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手册.pdf VIP
-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pptx VIP
- 我的生日(课件)2025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2).pptx
- 通风系统工程设计方案(3篇).docx
- 高级置业顾问简历模板.docx VIP
-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6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确认鉴定申请表-模板.docx VIP
-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确认通知书.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