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趣味竞赛活动的参赛方剂.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12趣味竞赛活动的参赛方剂

澄城县中医医院 关于开展纪念“5.12”护士节暨中药方剂 趣味竞赛活动的参赛方剂 一 味 药 文蛤散(?《伤寒论》?)?组成:文蛤(ge)ě? 功效:清热利湿。 生津止渴 《金匮要略》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伤寒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灌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渴欲饮水不止者….。 2、大乌头煎( 《金匮要略》 ) 组成:乌头; 功效:祛寒止痛。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绕脐痛,若发则自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3、蛇床子散( 《金匮要略》 )外用药 组成:蛇床子; 功效:暖宫燥湿,杀虫止痒。 蛇床子散方,温阴中坐药。 从“温阴中”三字,可知病人自觉阴中寒冷甚至连及后阴、股腋。从药测证,本证应有带下,腰酸重,阴搔痒等症状。病由阴寒湿浊之邪凝着下焦所致。 二 味 药 1、枳实芍药散( 《金匮要略》 ) 组成:枳实(烧令黑,勿太过)、芍药; 功效:行气和血,缓急止痛; 主治:气血郁滞证。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2、左金丸( 《丹溪心法》 ) 组成:黄连、吴茱萸(12-6:1); 功效: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 症见胁肋胀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脘痞嗳气,舌红苔黄,脉弦数。 六一散(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原名益元散 ) 组成:滑石6、甘草1; 功效: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或泄泻。 参附汤( 《正体类要》 ) 组成:人参、附子; 功效:益气回阳固脱; 主治:阳气暴脱证。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 组成:黄芪、当归;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 6、小半夏汤( 《金匮要略》 ) 组成:半夏、生姜; 功效: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主治:痰饮呕吐。 7、失笑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组成:蒲黄、五灵脂; 功效: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瘀血停滞证。 二妙散( 《丹溪心法》 ) 组成:黄柏、苍术; 功效: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证。 甘草干姜汤( 《伤寒论》 )组成:甘草、干姜; 功效:振奋脾阳。 干姜附子汤( 《伤寒论》 ) 组成:干姜、附子; 功效:急救回阳。 栀子豉汤( 《伤寒论》 ) 组成:栀子、香豉; 功效:清热散结。 12、百合地黄汤( 《金匮要略》 ) 组成:百合、生地; 功效:润肺滋肾,清热凉血。 瓜蒌牡蛎汤( 《金匮要略》 ) 组成:瓜蒌根、牡蛎;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 14、百合滑石散( 《金匮要略》 ) 组成:百合、滑石; 功效:滋阴润肺,兼以清热。 赤豆当归散( 《金匮要略》 ) 组成:赤小豆、当归; 功效:排脓除湿。 16、葶苈大枣泻肺汤( 《金匮要略》 ) 组成:葶苈、大枣; 功效:开泻肺气,行水祛饮。 17、泽泻汤( 《金匮要略》 ) 组成:泽泻、白术; 功效:利水祛饮,健脾和中。 18、枳术汤( 《金匮要略》 ) 组成:枳实、白术; 功效:健脾利水,行气散结。 19、半夏麻黄丸( 《金匮要略》 ) 组成:半夏、麻黄; 功效:通阳涤饮,降逆定悸; 主治:水饮致悸。 20、半夏干姜散( 《金匮要略》 ) 组成:半夏、干姜; 功效:温中助阳,化饮降逆止呕。 21、橘皮汤( 《金匮要略》 ) 组成:陈皮、生姜; 功效:通阳和胃,理气散寒。 22、葵子茯苓散( 《金匮要略》 ) 组成:冬葵子、茯苓; 功效:利水通窍,渗湿通阳。 主治:妊娠水肿。 三 味 药 麻黄细辛附子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附子、细辛; 功效: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暴哑。 小承气汤( 《伤寒论》 )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 功效: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轻证。 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 组成:大黄、附子、细辛; 功效: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 证因寒邪与积滞互结于肠道所致。治疗以温里散寒,通便止痛为主。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入于内,阳气失于温通,气血被阻,故见腹痛;寒邪阻于肠道,传导失职,故大便不通;寒邪凝聚于厥阴,则胁下偏痛;积滞留阻,气机被郁,故发热;阳气不能布达四肢,则手足厥逆;舌苔白腻,脉弦紧为寒实之征。治当温散寒凝以开闭结,通下大便以除积滞,立温阳通便之法。本方意在温下,故重用辛热之附子,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以苦寒泻下之大黄,泻下通便,荡涤积滞,共为君药。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里散寒,是为臣药。大黄性味虽属苦寒,但配伍附子、细辛之辛散大热之品,则寒性被制而泻下之功犹存,为去性取用之法。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