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高考家长助考建议
高三尖子生辅导建议
一、考前心态的重要性
1、一项对考试“状元”的研究: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连续5年对状元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在影响考试成功的20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考试中间的心态,其次是考试前的心理状态,第三位是学习方法,第四位是学习基础。
2、情绪与记忆的关系实验:情绪低落几乎忘掉记忆内容的1/4;而情绪很好则在相同时间仅忘掉1/20。
二、考前心态调整教师、家长该做什么
(一)平常心态,无为而治
一位瑞典老妇只患了流感,可是因为牧师一天之内造访了她三次,老妇认为自己一定是得了绝症才受到了如此关注,所以,短短几天就一命呜呼了。这样的事例很多,比如,研究发现,癌症患者至少四成是被吓死的,三成则是医治不当致死,只有三成才是真正死于癌症本身。为什么会如此呢?心理学上三个理论可以解释。
1、关注的放大效应:脑科学研究发现,每秒进入人的瞬时记忆系统的信息量有4000亿比特,而同一秒钟,能真正进入人的短时记忆系统进行深加工的信息量只有2000比特,其他的都会被忽略掉。那么,哪2000比特的信息会被我们从4000亿比特中选择出来加以深度加工呢?就是我们注意力所关注的那些信息!也就是说,“注意力等于事实”,关注什么,就会加工什么,就等于放大了什么。有一位大连考生,中考因为16道题忘记涂卡考砸了,到了高考前就开始过度关注、担心自己再次忘记涂卡,他每天几乎不间断地在想,在担心,根本没有把心力放在当下的复习上,结果,果然高考中如他“关注”的所愿,再次考砸了。复读时,该生接受了系统的心理治疗,才最终走出心理阴影。
2、想象几乎等于现实: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有时无法区分哪是现实,哪是想象。有项研究,要求被试熟练相关操作技能,A组通过想象进行,B组通过动手进行,结果发现A组提升26%,B组提升27%,差别并不明显。美国斯史丹大学的一项研究证明,人大脑里的某一个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选手投球前一再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到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大脑就会按此指令向神经系统发出号令,身体动作等会配合完成“掉进水里”的指令,这时候球大多会掉进水里。搜狐CEO张朝阳首次面对媒体演讲前,因为过度紧张,不断提醒自己“不紧张”、“不紧张”,这时“紧张”这个词汇频繁出现,形成了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结果他更加紧张了,以至于到台上后自我介绍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叫不紧张…”所以,担心就是分心,往往你担心什么,你的担心就成为你的事实!
3、消极的心理暗示:所谓心理暗示,就是通过语言、行为等的刺激影响或改变人们的某种行为状态或情绪状态。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虽然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行为上等方面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研究发现,越是被主体信任、接纳的人,越容易暗示、影响主体的身心状态。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心理暗示具有巨大的作用力。一个没有受激励和积极暗示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一旦他收到激励,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相当于激励前的三倍到四倍。反之亦然,如果受到了消极暗示,工作绩效会大幅度降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嘉拉德做了个“缺血死亡”实验:将死刑犯绑在一个屋子里,蒙上死囚的眼睛,对死囚说,我们准备换一种方式让你死,我们将把你的血管割开,让你的血滴尽而死。然后实验人员用叶子在他的手腕处划了一下,当然不可能造成真正的伤口,可是犯人并不知情,实验人员此时打开一个水龙头,让死囚听到滴水声,教授说,这就是你的血在滴。第二天早上打开房门,大家发现,死囚死了,脸色惨白,验尸的结果显示他是缺血而亡,其实他的血一滴也没有滴出来,他是被消极的心理暗示吓死了。著名数学家高斯的老师,有一次将一道两千多年无人解出的数学难题错当成作业布置给了高斯,高斯努力了整整一个晚上,攻克了这道难题,第二天,当他知道真相后说,如果我早知道这是一道两千多年无人解出的难题,我一定也会解不出来。正因为他没有“这是一道解不出的难题”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才能创造出这段数学史上的著名佳话。
4、最好的干预是不干预:综上所述,中高考前对学生的最好干预就是不打扰、不干预(学生没有需要时),保持平常心,不用“心理干预”去负面暗示学生、不去提醒他关注紧张。大家可能听过《羿射不中》的故事。故事中后羿平日箭无虚发,可一天,夏王来“干预”他了,夏王指着一尺见方,靶心一寸的兽皮靶子对他说:“请射吧!射中赏你万金,不中削掉你千户的封邑。”后羿听后,屡射不中。其实高考也像射箭,如果患得患失,心念不静,也很容易适得其反。所以在临近高考的这段时间内,大家不妨多用道家的无为思想来平复自己和学生的心绪。其实一个人的价值本就不是用简单的一两次考试来衡量的,俗话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所以不用过多担心学生的什么发挥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