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物史-8二十世上材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物理学的建立 1 留学教育与物理学人才培养 2 大学物理学教育 (物理学系的设置、教师、开设课程、培养的学生) 3 物理学研究机构的建立和工作 4 所取得的物理学成就 一 留学教育与物理学人才培养 中国留学生人数: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13万人; 1978年--1999年:32万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年报告:至2000年底,全世界有108个国家接收留学生,其中103个国家有中国留学生;全世界180万留学生,其中有38万中国留学生; 2003年,中国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留学生超过46万人。 1 早期留学 郑玛诺(1635-1673),“字惟信,广东香山嶴人。自幼往西国罗马京师习格物穷理超性之学,并西国语言文字。深于音乐,辨析微茫。”(方豪:“同治前欧洲留学史”,《方豪文录》) 郑玛诺于顺治七年(1650)出国。 根据方豪的研究,同治(1862—1874)前赴欧留学生达113人。作为天主教会会员,他们多数学习神学并从事宗教活动。 杨德望(1733-约1789) 高类思(1733-约1790) 乾隆十六年(1751)同赴法国,求学于巴黎和里昂,学习法文、拉丁文、初级科学与神学。 教会特请名师为他们教授物理、化学、博物学等,并指导实验。 乾隆三十年(1765)回国时,法国路易十五赐于望远镜、显微镜、静电起电器等。 他们回国后,在科学上未做出什么贡献。 2 容闳留学美国 1847年1月4日,澳门玛礼逊学堂(传教士在中国办的第一所学堂)的第一批学生,容闳((1828—1912 )、黄胜、黄宽3人在校长布朗带领下在广州黄埔港上船去美国留学。 三人进入马萨诸塞州的孟松预备学校学习。 一年后,黄胜因病回国; 两年后,黄宽转赴英国考入爱丁堡大学学医,获医学博士学位; 容闳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学成回国。 容闳回国后,多方设法动员中国人去美国留学。 3 幼童生留学美国 在容闳的努力下,经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支持, 1872年清朝政府决定每年选派30名12-16岁的幼童去美国留学15年,计划4年选派120名幼童留学。15年后,每年派30名回国。清政府为此提供120万两银子。 1872.8.11日,第一批30名幼童生从上海去美国留学。 1874、1875、1876年又有3批学生共90名赴美留学。 120名留学生,有43名进入大专院校学习。 这些学生学习的基本都是工程技术类专业(如铁路、邮电、船舶驾驶),几乎没有物理学。 由于顽固派的反对,1881年夏,清政府将全部留学生撤回。 4 留学欧洲(军事留学) 1876年,李鸿章开始派淮军军官去德国游学。 1877年3月31日,李鸿章和左宗棠从自己的军队中选派80多人去欧洲留学学习海军技术。 1862—1900年间,有几百人以官费、自费出国游学,但主要是学习语言、驾驶、架线、电工、炮术、造船、铸造、采矿、机织等实用技术或军事技术 。 严复:1867年考取福建马尾船政学堂,1877年去格林威治海军大学学习高等数学、物理、化学、海军技术。学习成绩优异。回国后先后在马尾船政学堂和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习和总教习。从1885年开设,他在9年中4次去福建参加乡试,以获取功名,但屡试不第。(“平生贱子徒坚顽,穷途谁复垂温颜?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1898年译出《天演论》,由此而出名。“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5 20世纪初期留日高潮 甲午战争后,出现了留学日本的热潮。1906年留日学生达一万多人。 据日本文部省当时的调查,60%的中国学生入短期训练班,30 %修初级课程,3 %-4 %入高等学校,仅1 %读大学。 日本实藤惠秀著《中国人留学日本史》: 6 庚款留学 义和团运动(1900,庚子年)--大规模的群众性反洋教运动 1900.8.14,八国联军(英、法、德、意、奥、美、俄、日)攻陷北京。 1901.9.7日,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 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39年还清,连利息共九亿八千二百万两--“庚子赔款”。 其中俄国索取赔款占29%,其次德国占20%。 梁诚索要美国多收的庚子赔款 1904年,发生白银和黄金赔款之争。 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自己承认庚子赔款的数额大于实际应当赔偿的数额。梁诚(留美幼童生,清政府驻美公使)要求美国退回多赔偿的款子,用于接收中国留美学生的培养费。 1908.5.25日,美国国会通过向中国退回部分庚子赔款的修正案,确定退还额10,785,286.12元。12.28日,罗斯福总统签署退款令。“宁将庚子赔款退赠一半,使中国政府得遣送学生来美留学。” 中国政府计划“自拨还赔款之年起,初四年每年派学生约100名,自第五年起于赔款期内每年至少亦续派学生50名。”

文档评论(0)

x5511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