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中外文学欣赏 上編 中國文化概論 (含中西文化之比較) 第一章 中國文化的倫理特徵 西方——智性文化 中國——德性文化 馮天瑜《中華文化史》 中國純粹建築在這種道德的結合上,國家的特性便是客觀的家庭孝敬。 黑格爾《歷史的哲學》 一、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二、重實際求穩定的農業文化心態 三、以家族為本位的宗法集體主義文化 四、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 第二章 中國文化的特點 五、擺脫神學獨斷的生活信念 六、重人倫輕自然(科學)的學術傾向 七、經學優先并籠罩一切文化領域 第三章 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天人合一(西方:天人分離) 二、以人為本、即人本主義(西方:神本主義) 三、貫和尚中(西方:善戰好勇) 四、剛健有為 第四章 中國文化的價值系統 第一節 價值取向 一、人文取向與人道原則 二、無以人滅天 第二節 群己關繫的定位 一、修己以安人 二、對個體生命與自由的關注 三、群體原則的強化 第三節 義利與理欲:價值觀的深層展開 一、義以為上 二、功利的取向 三、理欲之辮 第四節 人格理想與價值目標 一、“內聖”的追求 二、“逍遙”的境界 中編 中國文学名著欣賞 第一章 《詩經》 蒹葭 蒹葭(jiān jiā)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所謂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 ⑴選自《詩經·秦風》。秦,周朝時諸侯國名,在今陝西中部和甘肅東部一帶。 ⑵蒹葭(jiān jiā),蒹:荻,葭:蘆,蘆葦。 ⑶蒼蒼:深青色。 ⑷白露為霜:晶瑩的露水凝結成了霜。為,凝結成。 ⑸所謂:所說、所念,這裏指所懷念的。 ⑹伊人:那個人。 ⑺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邊。一方,那一邊,即水的彼岸。方,通“旁”。 ⑻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⑼從:追尋 ⑽阻:險阻,(道路)難走。 ⑾宛在水中央:(那個人)仿佛在河的中間。意思是相距不遠卻無法到達。宛,仿佛、好像。 ⑿萋萋:茂盛的樣子。下文“采采”義同。 ⒀晞(xī):幹。 ⒁湄(méi):岸邊,水與草交接之處。 ⒂躋(jī):登,升高,意思是道路險峻,需攀登而上。 ⒃坻(chí):水中的小洲、小島。 ⒄未已:未止,還沒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陽光蒸發完畢。已:完畢。 ⒅涘(sì):水邊。 ⒇右:迂回曲折。 ⒆沚(zhǐ):水中的沙灘。 評點: 異人異境,使人欲仙。(明鐘惺《詩經評點》) 此自是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詩。“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遊”兩番摹擬,所以寫其深企願見之狀。於是於下一“在”字上加一“宛’字,遂覺點睛欲飛,人神之筆。(清,姚際恒《詩經通論》) 細玩“所謂”二字,意中之人難向人說,而“在水一方”亦想像之詞。若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跡可到,何以上下求之而不得哉?詩人之旨甚遠,固執以求之抑又遠矣。(清,黃中松《詩疑辨證》) 三章只一意,特換韻耳。其實首章已成絕唱。古人作詩,多一意化為三疊,所謂一唱三歎,佳者多有餘音。(清,方玉潤(詩經原始》) 詩境頗似象徵主義,而含有神秘意味。(陳子展《詩經直解》)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帷》:“一方,難至矣。”按(漢廣):“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陳啟源(毛詩稽古編?附錄脫之曰:“夫悅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悅益至。”二詩所賦,皆西洋浪漫主義所謂企慕之情境也。古羅馬詩人桓吉爾名句雲;“望對岸而伸手嚮往”,後世會心者以為善道可望難即、欲求不遂之致。德國古民歌詠好事多極障,每托興放深水中阻。但丁《神曲》減寓微旨放美人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阻滄海。近代詩家至雲:“歡樂長在河之彼岸。”……(錢鐘書《管錐編》) 第二章 杜詩 秋興八首 杜甫 其一 玉露凋傷楓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