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州市轨道交通4号线Ⅳ-TS-15标土建工程
质量缺陷预控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苏州轨道交通Ⅳ-TS-15标项目经理部
二零一三年一月十八日
质量缺陷预控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包含两站两区间,分别为汽车客运站站、庞金路站、中山路站~汽车客运站站区间、汽车客运站站~庞金路站区间。标段站线总跨度3.5km。标段线路主要沿学院路、甘泉西路进行布设,标段始于中山路站东端,中间经过安惠港、行船河桥、汽车客运站站、227省道、京杭大运河、终于庞金路站。
图1-1 Ⅳ-TS-15标工程范围示意图
本方案结合在施工中常出现的一些工程质量缺陷问题加以预控,在施工过程中能有效的加以管理。常见质量缺陷(1)(2)1.2原因分析(1)(2)(3)1.3预控技术措施(1)(2)(3)常见质量缺陷(1)().2原因分析(1)().3预控技术措施(1)()()、质量缺陷预控常见质量缺陷.2原因分析(1)().3预控技术措施(1)()常见质量缺陷(1)().2原因分析(1)()().3预控技术措施(1)()()、质量缺陷预控常见质量缺陷(1)().2原因分析(1)().3预控技术措施(1)()()、钢筋工程质量缺陷预控1、筋的偏位1.1常见质量缺陷(1)筋偏位于外侧,即柱位线边缘,主筋保护层减少甚至露筋。(2)筋向内偏移;主筋保护层过大。(3)筋之间间距不均。1.2原因分析(1)钢筋在砼面上未加定位箍或定位箍上下与定位点距离过大。(2)箍筋绑扎不牢。(3)筋保护层垫块未垫或破坏。(4)筋定位不正确。(5)砼浇筑时;筋被碰偏位。(6)柱变截面时其弯折点位置不对和箍筋未变截面和定位不正确。1.3预控技术措施(1)严格控制定位箍筋的位置,纵向筋与箍筋用双扎线绑扎牢固。(2)放出定脚线或点,将筋调整到线位内,然后筋点焊加固,防止砼浇筑时人为破坏造成筋偏位。(3)当变截面时,筋应做渐变处理,并钢筋位置正确。2、梁钢筋错位、偏斜2.1常见缺陷(1)梁两端保护层厚度不均,锚固长度偏小梁头钢筋顶住模板。(2)箍筋偏斜,松动率超规范要求。(3)钢筋间距,排距不均。2.2原因分析(1)在模板板面上绑扎梁钢筋时其下面的支撑点间距不均,高低差过大。(2)绑扎时连跨梁的总长度控制不到位。(3)扎线绑扎方法不正确。2.3预控技术措施(1)控制支撑点的间距和高度使整个梁绑扎完后在同一水平面上。2)、控制连跨梁钢筋连接后的总长度,先连接主筋,主筋上画出箍筋间距点后面绑扎箍筋。(3)焊制柱头箍筋笼。(4)扎线绑扎点采用“八”字一左一右错开绑牢。3、板面负筋层保护不够或较大3.1常见质量缺陷。(1)板负筋突出砼面。(2)板面层筋被踩下,保护层过大。3.2缺陷原因分析(1)板负筋施工时未保护,踩踏时造成一端踩下后另一端上翘或弯钩朝上而露出砼面。(2)主次梁交叉处理论数据计算后板负筋外露在砼面(如主梁筋保护层25mm,次梁筋为20、负筋为 12、20+12-25=7mm)。3.3预控技术措施(1)当理论计算负筋外露砼面时,采用楼层主梁截面下部加高15~25 mm做法,形成主次梁交叉位置梁筋标高相应降低。(2)当负筋踩踏时上翘露出砼面,加大负筋端头凳子筋的密度,大约600~800mm一个,梁边缘负筋绑扎到梁纵向钢筋上。(3)加密和合理放置凳子筋;其密度控制在800 mm之内且呈梅花状布置。(4)加强成品保护教育,浇筑砼之前派专人跟踪保护。(5)砼浇筑或其它工种施工时,顺梁位铺设施工通道,减少对负筋的踩踏。(6)砼浇筑时派专人跟班,对面筋和负筋进行保护和提升控制,防止人为和砼集中堆放造成面筋干沉,保护层过大的缺陷出现。、模板工程质量缺陷预控。1、地梁脚、柱脚封闭不严1.1常见质量缺陷(1)柱脚漏浆造成砼柱“烂脚”。(2)地梁脚漏浆造成底边蜂窝、麻面。1.2缺陷原因分析(1)首层柱模置于地梁或有高低差的承台地梁上造成下口无法封闭严实。(2)楼层柱脚边砼面不平,压脚板与砼间留有缝隙。(3)地梁下垫层起伏不平。1.3预控技术措施。(1)柱脚边与砼的接触空位采用模板补边封堵。(2)柱压脚边可用1:2.5砂浆将缝刮填严密。(3)浇柱前在柱底先浇1:2水泥砂浆20~30mm。(4)地梁侧壁外压脚板根据垫层情况分段钉制和钉制双层压脚板。(5)地梁压脚板及侧板安装钉制完成后,可用土将脚板外侧与垫层砼之间缝填压严密。2、上下层外侧柱头与柱脚错位2.1常见质量缺陷(1)上下柱明显错位(2)上下柱接头易出现蜂窝。2.2缺陷原因分析(1)楼层的梁侧模加固不严造成胀模。(2)楼层的梁侧模安装时不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