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孟子三篇及其他人教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孟子三篇及其他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孟子》三篇及其他
通过对《孟子》三篇的讲解归纳建立高三古文学习的方法,并对课文内容加以补充,多读多想,拓展视野。
二. 教学重、难点
(一)关于《孟子》三篇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梁襄王上》)
[题解] 梁襄王是梁惠王的儿子,庸碌无为。孟子以禾苗为喻,对梁襄王讲述了不嗜杀人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学习本文,要注意体会孟子运用譬喻以增强说服力的方法。
[原文]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孟子·离娄下》)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题解]《孟子》中有很多诙谐幽默、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本课所选的这两篇短文,故事情节紧凑集中,对话简练生动。讽刺辛辣,寓意深刻。学习时要注意领会这两篇短文的寓意,体会《孟子》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此外,大家还可以参读课后所附郭预衡先生《〈孟子〉简介》一文,会有所收获的。
(二)高三古文学习方法
从高考对古文能力的要求和考查的形式来看,读懂还是最关键的问题!因此,高三学习古文的重点还应当放在语言层面,而不是文义层面,因此我建议大家从以下三个方面阶梯式进行复习和巩固。
1. 语法要成系统。语法包括虚词、句式、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特殊用法。目录如下:
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省略句活用:n.→v. n.→状语adj→v. adj.→n. v.→n. 使动、意动等其他:动量和物量表示法,互文见义,特殊句式,词义的引申和假借等。
对于本课,我们就可以就“之”字的用法总结一下:
(1)动词,往,到 例:卒之东郭墦间
(2)代词,他,它 例:望之不似人君
(3)助词,的 例: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助词,不必译出“的”字 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助词,取独 例: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4)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惟弈秋之为听
此外,还可以就本单元出现的句子总结一下“宾语前置”现象:
(1)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例:何由知吾可也?
(3)介词宾语前置 例:是以后世无传焉
(4)“之”字作标志 例:惟弈秋之为听
这里只是简单地举两个例子,关键是同学们的实践,这种总结不要只做一次,要反复,要经常,不是走形式,而是要建立起一种总结的意识!见到某一语法现象就要把相关的系统回忆一下,长此以往,必有裨益!
多积累实词。积累实词仿佛学英语背单词。是学古文更进一步的阶梯。注意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这里面其实也有一个“总结的意识”的问题,我们要总结,不是漫无目的地收集,而要有筛选,有比较,尤其针对古汉语中有现代汉语中无的情况加强记忆!以本单元的句子为例:
辟
诸
2. 古文化常识的积累。古文化常识是文化状态,而不只是语言状态,进入古汉语境界的钥匙,其涵概的内容极其广博。高中阶段的古文化常识比较初浅,高考选文往往也不会涉及太艰深的古文化常识,而越多的了解就意味着越高的能力!我们至少要初步掌握,如:谦称法、尊称法、谥法、礼节,认识一些古代的人名、地名、官职、物名、历史沿革和大事、重要的思想流派和思想家等等。
3. 多做题,多读古文。熟能生巧的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8-2009学年度山东山潍坊市昌邑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人教版.doc
- 2008--2009年九年级政治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人教版.doc
- 2008-2009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华东师大版.doc
- 2008-2009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人教版.doc
- 2008-2009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doc
- 2008-2009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昌邑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华东师大版.doc
- 2008-2009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doc
- 2008-2009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昌邑九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doc
- 2008-2009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八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北师大版.doc
- 2008-2009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八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