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B 第二章 地球的外部圈层.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科学概论B 第二章 地球的外部圈层

(2)生命演化的几个重要环节 a、真核细胞生物的出现。19-20亿年前,中国学者认为24-25亿年前。 b、多细胞生物(也称后生生物)的出现。后生植物出现在9-10亿年前,而后生动物出现在8亿年前。 c、在元古代末-寒武纪早期(7-5.3亿年),出现了一次生物大发展时期。如澳大利亚的埃迪卡拉动物群、中国的澄江动物群。 d、脊椎动物的出现,发生在5.2亿前。 e、动、植物的登陆,植物在4.5亿前,动 物在4亿年前。 f、人类的出现,3-4万年前。 生命演化的重要过程 生命演化的重大事件-- 有生命物质的出现 真核细胞生物的出现 多细胞生物的出现 人类的出现 3、生物的繁衍与灭绝 繁衍后走向绝灭 背景绝灭:在一个稳定的时期内,物种的平均绝灭率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并远低于新生率 集群绝灭:在某个短时期生物大量绝灭,生物演化突然中断,使绝灭率剧升,新生率很低. 绝灭后复苏、繁衍(更高级) 顺序 灭绝时间 规模 灭绝的种类 导致 结果 Ⅰ 5.5亿年 不明 埃迪卡拉动物群突然消失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Ⅱ 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 Ⅲ 约85%的物种灭亡,腕足和苔藓虫1/3的科消失了:牙形刺、三叶虫、笔石中的很多种类灭绝,造礁生物受到了沉重打击。总和有超过100个科在这次事件中消失 ? Ⅲ 3.7亿年前的泥盆纪末期 Ⅳ 主要是海生无脊椎动物。受影响最大的是造礁生物,如层孔虫、四射珊瑚、床板珊瑚等。腕足、三叶虫、牙形刺、疑源类、无颌类和盾皮鱼类也受到影响 鱼类大发展 Ⅳ 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Ⅰ 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爬行动物大发展 Ⅴ 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 Ⅴ 76%的物种,主要是海洋生物灭绝 ? Ⅵ 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 Ⅱ 80%的物种灭绝,包括全部恐龙、翼龙、鱼龙等海洋爬行动物,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 哺乳动物大发展 4、生物圈的形成和发展 生物圈形成和发展,实质上就是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3)全球生态系统:重要的生物是维管植物和人。 (1)海底和有光带生态系统:重要的生物是蓝绿藻。 (2)海洋生态系统:重要的生物是蓝绿藻和维管植物。 生物圈和生态系统演化中三种关键性生物 蓝绿藻 维管植物 人类 重点内容 大气圈的分层 大气环流与气候带 冰期与间冰期 水体的存在及运动方式 生物圈 生命演化的重要环节和重大事件 生物圈的形成和发展 * 引潮力主要是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绕地月系质心旋转、绕太阳公转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所以引潮力主要包括太阳-地球间和地球-月球间的引潮力两部分。后者是引潮力的主体部分;太阳由于距离地球太远,其引潮力仅为月球的46.6%。 (2)海洋生态系统 有海岸生态系统、浅海生态系统、海底生态系统等。 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调节气候、能量运送、净化污水、生产食物等。 (3)淡水生态系统 有湖泊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水库生态系统、沼泽生态系统等。 湿地生态系统:保持水源、保存物质等。 六、生物圈对其他圈层的作用 1、对大气圈的作用 (1)增氧、减二氧化碳 初始的大气是缺氧,二氧化碳大量富积的环境。由于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使大气中的氧逐渐富积起来。 (2)大气污染 人类活动是大气污染的根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60亿吨/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 (3)清洁大气 ?灌木和乔木具有减尘的作用。 ?植物具有吸收有害气体的作用。 2、对水圈的作用 (1)影响元素在水中的迁移、 沉淀过程 ?放射虫、硅藻等吸收海水中的二氧化硅,沉淀5?1011kg/a(5亿吨)的二氧化硅。 ?浮游生物使2?105kg/a(20万吨)铅沉淀。 ?使大量的碳酸钙沉淀。 ?一些微生物吸收锰、铜、钴、镍等元素,死亡后沉淀到海底形成锰结核。 (2)浓缩水中的微量元素 ?净化污水,一些微生物能吸收有害元素。 ?一些藻类,如海带、紫菜等,吸收碘元素,使其富积上万倍。 ?植被减慢地表水的运动速度和循环时间,保护一个地区的水源。 (3)调节水的运动 ?植物吸收水的99.9%都要蒸腾到大气中,只有0.1%的水用于植物的建造上。因此,具有调节大气湿度和气温之功效。 3、对岩石圈的作用 (1)对岩石圈的破坏作用 生物的风化作用:生物在活动过程中,使岩石发生破坏。 方式 生物物理风化:根劈作用 生物化学风化:化学的腐蚀作用 (2)影响土壤形成 土壤:是指经风化作用形成,含有有机质或腐植质的土层。 (3)保持水土 植被的枝叶能降低大气降水对土层的冲击作用,植物根系能稳固作用。 林地可以阻留80%的降水。 裸露的地表比林地

文档评论(0)

me545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