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法分析和关键词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还原法分析和关键词解读

还原法分析和关键词解读 ——《阿长与〈山海经〉》解读 开头两段,似乎很平常,没有什么可讲性。但是,用还原法,是可以提出问题来加以分析的。 我们可以把还原法落实到寻找关键词语上。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例,阿长这个名字意味深长,对理解作品的主导思想,非常关键。 为了交代阿长的名字,鲁迅用了两段文字,这样是不是太繁琐了?如果删去这两段,有没有损失呢?肯定是有的。因为“阿长”,在这个关键词的深层,不但有长妈妈的,而且有周围人的精神密码。名字对于人来说,应该是郑重其事的。一般人的名字,大都寄托着美好的期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叫法,表现的是不同的情感和关系。 鲁迅强调说,她叫阿长。然而,“长”并不是她的姓,也不是她的绰号,因为绰号往往是和形体的特点有关系的,而阿长身材并不高,相反,长得“黄胖而矮”。原来她的名字是别人的名字,她的前任的名字。问题、矛盾,通过关键词还原,就不难揭示出来了: 第一,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把他人的名字随意安在自己头上吗?什么样的人,名字才会被人家随便安排呢?一个有头有脸的人,人家敢这样对待她吗?被如此随意对待的人,肯定是社会地位卑微的,不被尊重的。这是很可悲的。鲁迅不惜为此而写了两段文字,说明了他对一切小人物的同情,和他对小人物的尊严如此被漠视的严肃审视。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这叫“哀其不幸”。 第二,名字如此被随意安排,在一般人那里难道不会引起反抗吗?然而,阿长没有,好象没有什么感觉,很正常似的,也没有感受到屈辱。这说明什么呢?她没有自尊,人家不尊重她,她自己也麻木了。鲁迅在这里表现出他对小人物态度的另一方面:“怒其不争”。 从研究方法来说,这样的分析已经提供了可讲性,但是,还可以扩展一下,力求结论有更大的涵盖面。 用名字来揭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心灵秘密,是鲁迅常用的手法,在《阿Q正传》里对阿W的名字,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名字,都有同样细致的用心。祥林嫂也没有自己的名字,她叫祥林嫂,因为丈夫叫祥林,在鲁镇人看来,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后来她被抢亲,被迫嫁给了贺老六,在贺老六死了之后,她又一次回到鲁镇。鲁迅特地用单独一行写了一句: 大家仍叫她祥林嫂。 这句似乎是多余的。读者早就知道她的名字了。鲁迅之所以要在这里强调一下,是因为“祥林嫂”这个关键词里隐含着荒谬,旧礼教的荒谬。丈夫叫做祥林,她就叫做祥林嫂,可是,她又嫁了贺老六,那么还原到正常道理上来说,应该研究一下,是叫她祥林嫂,还是叫她老六嫂,或者叫她祥林老六嫂比较合理呢?这并不是笑话,在美国人那里,不言而喻的规范是明确的,不管嫁了几个,名字后面的丈夫的姓,都要排上去,没有什么见不得入,难为情的。例如肯尼迪的太太杰奎琳,后来又嫁了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她死了以后,墓碑上就堂皇地刻上: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但是,在我们的封建礼教传统之下,没有把她称为祥林?老六嫂的可能,因为人们只承认第一个丈夫的绝对合法性。可见礼教传统偏见之根深蒂固,在集体无意识里,荒谬的成见已经自动化成为可怕的习惯了。 需要注意的是,鲁迅在整篇文章中,没有对阿长进行肖像描写。光是这么叙述名字,看来连描写都算不上。这说明,在鲁迅看来,这比肖像描写还重要。读者也并没有因为没有肖像描写而感到她的面目不清,相反,她的精神状态是很清晰的。在文学作品中,人的外部肖像是没有多大重要性的,除非外部肖像对人的灵魂刻画有作用。 分析如果到此为止,是很可惜的。因为还有深入的余地。许多教师即使会分析,也往往浅尝辄止,原因是方法单一。当一种方法好像使用到头了的时候,就满足了。要深入下去,有时就应该换一种。还原不够了,还可以用比较的方法。事实上我们前面分析长妈妈的名字的时候,就用了比较的方法,把她的名字和祥林嫂比较。 要深刻地揭示《阿长与〈山海经〉》的特点,不妨把它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加以比较。从对人物的态度来看,我们可以感到,鲁迅对他的保姆阿长,比对他的老师,感情复杂得多。这是一篇童年的回忆,因而童心和童趣是我们注意的要点,进行比较的目的主要在于揭示它们之间的同和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一些表面上互相不连贯的事,《阿长和〈山海经〉》和它不同,尽管事情不少,但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是一篇写人的散文,但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的故事并不太连贯。把全文连贯起来的,是作者作为儿童对阿长态度和情感的变化过程。 这个过程比较丰富,也比较复杂。如果要作段落划分,就比较繁琐,吃力不讨好。要把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变化过程,按照其各个阶段分析出来,最好的办法是把标志着“我”对长妈妈的情感发展和变化的关键词找出来。 鲁迅在名字上做足了文章以后,就写对她的一般印象,无非说她喜欢传播家庭里面的是是非非、小道新闻,还特别点出细节──说话时,手指点着自己的鼻子和对方的鼻尖。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没有礼貌,没有文化,不够文明而已。 作为保姆,(用还原法)她的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