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蜂的故事.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洲蜂的故事

非洲蜂的故事蜗牛1前言1957年,美裔巴西遗传学家沃里克·埃斯特万·克尔( Warwick Estevam Kerr)为改善欧洲蜂的蜂蜜产量,将一部分纯种非洲塞内加尔母蜂(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是东非蜜蜂)引进巴西进行物种改良实验,在同年 10月,因助手失误,26只纯种母蜂飞走,并与当地蜜蜂杂交,产生了一种具有非洲血统但更厉害的蜜蜂,即非洲劲蜂(别[1]称非洲杀人蜂,以下简称为非洲蜂),几年之后,在克尔教授的研究基地附近就传来了人畜被一种凶狠的野蜂袭击的事件,继而肆虐美洲大陆,并继续扩展地盘,据不完全统计,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已经有几百人被这种毒性极强、凶猛异常的蜂活活地蜇死,至于在这种蜂的攻击下,死于非命的猫狗和其它家畜,更是不计其数。人们谈[2]“蜂”色变,称它为“杀人蜂”、“会飞的响尾蛇”等。那么,非洲蜂真的如人们所说的这么恐怖吗?它对人们真的百害而无一利吗?我们该如何防治以及利用它们的特性造福于人类呢。2非洲蜂的生活习性2.1生活习性研究非洲劲蜂的形态习性,需追溯到纯种非洲蜜蜂和巴西本土蜜蜂。非洲蜜蜂蜂种原始,体格健壮且蜂蜜产量高,对热带和亚热带环境条件有极强的[3]适应性,但因其本身生活区域敌害众多,而且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寻找食物,为应对不利的环境因素,只要环境稍有不如意,就弃巢飞逃,建立新群落,即使是很小的[4]蜂团也常能生存下来,因此繁殖力和分蜂性很强而且性情凶暴。而巴西本土的蜜蜂 最早是由欧洲引进的欧洲蜂(意大利蜂),欧洲气候温和、蜜源充足,欧洲蜂的性格温顺,产蜜量好,分群性弱(对养蜂人而言,分群潜逃意味着蜂总量减少),但在引入巴4西后,不适应当地的热带气候,并没有给当地的蜂业带来良好的收益。但从遗传学角度而言,两种蜜蜂差异性不大,很容易杂交(这也是后来非洲劲蜂能快速繁殖扩大的[5]原因之一),因此,科学家们最初期望通过非洲蜜蜂与意大利蜂杂交得到温顺高产的新蜂种,但事与愿违,非洲蜜蜂无论是在基因还是表现型中,都压制了意大利蜂,使得非洲蜂的习性特征以及形态特征更类似于纯种非洲蜜蜂。后来我国学者余林生教授等人通过对意大利蜂、尼日利亚非洲蜂以及它们的杂交一代进行形态特征值分析,得到的结果也和此一致,即非洲蜂和意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杂交一代和意蜂之间也[6]存在显著差异,而非洲蜂和杂交一代差异相对较小。3非洲蜂的数量及分布3.1数量快速增长在短短的数十年里,非洲蜂由最初逃逸的 26只蜂后,发展到今天总数超过 1亿的[7]庞大种群,这种增长是不无道理的,在自然界中,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和人类活动。巴西同非洲同处热带,气候适合非洲蜂生存,且相较非洲而言,更容易获得食物,欧洲的螨和传染病一直是美洲蜂群的天敌,然而[8]非洲蜂对此却拥有着极强的抗性,在如此适宜的环境下,非洲蜂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另外非洲蜜蜂交配频率高,相比于意蜂每年聚集两到三次,非洲蜂能高出六倍之多,增加了交配机会,当交配成功后,非洲蜂王的成熟时间又短于欧洲蜂王,竟而消灭意蜂。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在非洲蜂种群增长初期,3.2分布地区扩大快速增长的数量以及极强的分群性,使得非洲蜂能分布如此之广同时以每年五百[9]公里的速度扩散开来,科学家曾寄希望于非洲蜂能在亚马逊盆地或达连丛林遇到天敌停止蔓延,然而非洲蜂 1969年扩散到阿根廷,1973年扩散到委内瑞拉,继而乌拉圭、秘鲁等许多南美国家都出现了非洲蜂的踪迹,大有席卷南美洲并向其他州扩散的 趋势,漫长的美、墨边境没能阻止恶蜂入境,1986年,一群非洲蜂藏在采油设备里,随之进入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油田,1990年从边境进入德克萨斯州,虽然美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但科学家们认为至少在美国南部各州和西南部各州都有非洲蜂存在 [10],而且很难估计它们往北多远能整年存活,也许它们不会像悲观者预期的那样一直前进到纽约和西雅图,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事态肯定还会相应改变。 [11]4非洲蜂对人们的危害蜜蜂蜇人事件并不罕见,为何只有非洲蜂攻击性如此之强呢?第一,非洲蜂的攻击反应迅速,非洲蜂嗅到异味后,23秒钟便可以做出攻击反应,而欧洲蜂需要 43秒,对欧洲蜂的攻击还有较长时间可供逃避,对非洲蜂则措手不及。第二,攻击时数量多、持续时间长,一般意大利蜂温和,就算真的生气起来,也只是三四十只攻击过来,追击距离 30米左右,全程攻击时间不到 3分钟,而非洲蜂筑巢地点集中,一旦遭受入侵,能在极短时间内集中攻击,驱赶距离可达 200米,攻击时间长达 1.5小时,并且,追击入侵者的兴奋状态会达 24小时之久,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12]。另外,有些人认为非洲蜂毒性比普通蜜蜂强,但在我查阅的文献中,大部分文献并没有提及单只非洲蜂蜂毒明显强于普通蜜蜂,而普遍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非洲蜂进攻时数量过多,单只杀人蜂叮咬目标时,每只仅释放

文档评论(0)

kai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