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外交.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一、明前期的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 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 1405~1433年郑和率领两万多人的船队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一、明前期的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 2、条件: 1)明前期国力强盛 2)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 3)科技条件 1)宣扬国威 2)促进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3)统治者对海外奢侈品的需求 1、目的: 3、特点: 1)宣扬国威为目的 ,不考虑经济效益 2)伟大的和平外交 3)规模大,次数多 4)航海技术先进 一、明前期的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 4、郑和下西洋的评价: 积极: 1)空前的主动外交,促进了亚非和平友谊 2)规模大,比欧洲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 3)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当地的开发 4)倡导和平外交的准则影响深远 局限:不顾经济效益,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不利于发展。 一、明前期的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 “三保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殊域周咨录》? 清代疆域 二、明中期以后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租占澳门 荷兰侵略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 1、戚继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骚扰中国沿海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 明中后期海禁政策,私人贸易受阻,奸商与倭寇勾结,倭患严重 戚继光荡平倭寇,千古流芳 2、葡萄牙侵占澳门 3、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 荷兰殖民者签订投降书 台湾小专题: 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夷洲,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 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 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 1943《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归还 1945年日本战败,回归祖国 1949年国民党逃往台湾 4、雅克萨反击战 原因 目的 性质 结果 经过 俄国侵略扩张 捍卫边疆 自卫反击 中俄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 康熙两次亲征(1685年、1686年) 戚继光 郑成功 康熙 三、明清外交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戚继光抗倭 荷兰侵台 葡萄牙租占澳门 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之战 汉朝对外交通 (1)范围广 ,交往频繁 (2)中外交往以陆地为主,水陆并举。 (3) 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范围更广,且有连续性。 (2)领域广,形式多样,水陆并进 (3) 影响巨大,形成了中华文化圈,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中心。 汉朝对外交往特点: 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 : 戚继光抗倭 荷兰侵台 葡萄牙租占澳门 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之战 汉朝对外交通 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特点: (1)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 (2)自16世纪起,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3)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4)西学东渐势头。 (5)明清逐渐由开放走向闭关,严格限制中外交往。 (2)自16世纪起,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3)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4)出现西学东渐。 (5)明清逐渐由开放走向闭关,严格限制中外交往。 夕阳与曙光 思想:当两鬓飞雪的范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政治:当乾隆天子为自己歌功颂德时,英国的查理一世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经济:当黄河岸边犁间耕作的喘息呻吟着田园慢板时,英格兰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17-18世纪中国显露出哪些危机? *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