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结古镇区内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最新).docVIP

关于解决结古镇区内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最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解决结古镇区内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最新)

关于解决结古镇规划区内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后续产业发展的意见 结古镇的重建不仅仅是单纯的恢复重建,还是一个不断扩大城镇规模、改善城镇设施、优化城镇服务、全面提升城镇内涵的过程,客观上必然涉及到失地农民的后续生活保障和产业扶持问题。对于这项工作,我们必须放到事关和谐重建大局的高度来对待。根据州委、州政府的安排,经过认真调研,依据有关国家政策规定,结合结古镇规划区实际,为州委、州政府对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与后续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可供选择的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以人为本,实现城乡统筹、和谐重建、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结古镇规划区内失地农民现状,从灾后重建和今后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落实征地补偿、拆迁补偿和安置补偿等政策的同时,科学制定社会保障和后续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确保灾后重建稳步推进,使结古镇规划区内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顺利得到转型,人均收入得到可持续增长。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城乡统筹,共同发展的原则。把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纳入到整个灾后重建的大局中,纳入到玉树县今后城市发展中统盘考虑,坚持城乡统一规划、共同发展的原则,实现规划区内失地农民生活有保障、后续产业有发展的目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失地农民收入。 2、坚持先易后难,先行试点的原则。将失地农民的弱势群体放在重点位置,先行解决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失地农民的救助,再逐步扩大范围进行救助,先行在规划区试点,再行在其他项目区,最后在全县推广,最终实现各项惠民政策的全面覆盖。为确保此项工作有序开展,将采用先行试点,边实施边探索的原则进行。 3、坚持政策基本精神,符合客观实际,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国家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前,参照借鉴有相关政策和已实施地区的成功做法,结合结古镇的实际情况,同时充分考虑州县财政状况,量力而行,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 4、坚持政府引导,个人自愿的原则。在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后续产业发展上,由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后续产业发展和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在实施中要尊重失地农民的个人意愿,在农转非、低保和养老保险的城乡方式选择上,给失地农民自主选择的权利。 5、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失地农民的失地性质要明确区分。对于依法征用的耕地用于公共设施、宅基地建设的失地农民,在解决社会保障和产业发展上给予优先考虑;对于非法倒卖耕地而失地的农民,在解决社会保障和产业发展上不予考虑,区别对待。 二、结古镇规划区内失地农民基本情况 1、耕地征用情况: 1982年土地承包时,结古镇规划区内6个村(忠德村、日奥格村、德宁格村、当代村、扎西大同和新寨村)有耕地的农民910户,3249人,耕地面积16486亩,人均占有耕地5.1亩。地震前经过二十多年城镇绿化、道路、移民区和行政企事业单位占地、宅基地用地和灾后重建总体项目规划,共减少耕地11110.6亩。其中历年公共用地占地8063.3亩,行政企事业单位建设占地1640.6亩,居民宅基地占地2344.1亩,私下出售土地703.2亩,私下出售土地面积占土地减少总面积的20%。震后用于灾后重建项目征用耕地1360亩,剩余耕地4015.4亩,人均占有耕地0.98亩。 2、失地人员情况:2010年底,结古镇规划区内6个村(忠德村、日奥格村、德宁格村、当代村、扎西大同和新寨村)有耕地的农民1303户、4082人,其中男1950人,女2132人。按年龄划分:0-17周岁1142人,18 -30周岁966人,31 -45周岁822人,46 -59周岁668人,60周岁以上484人;按文化程度划分:大中专以上58人,高中191人,初中926人,小学及以下2907人。 3、人均收入情况:1982年土地承包时,人均耕地5.1亩,按轮歇方式耕种,每年人均种植2.6亩,每亩年收入140元左右,人均种植年收达364元(1982年市场价),农民基本达到温饱;2003年以后,结古镇依靠区位优势,大力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共调整面积1101.8亩,全力推进“三个区域”、建立“八大基地”、发展“三个行业”的发展战略,建立蔬菜大棚2322座,露天种植蔬菜283亩,发展牛羊育肥、养猪、养鸡、养藏獒等养殖业,发展在镇区建商业门面、房屋出租、土地出租、运输、旅游等经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到2009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53元,其中种养业收入占15%,第三产业收入占18%,门面收入、房屋出租和土地出租收入占67%。地震后,生产生活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以门面、房屋和土地出租为主要收入的农民收入来源减少,陷入贫困。 三、失地农民的特点 1、失地农民分布集中。结古镇失地农民主要集中在规划区里6村,占全镇失地农民的65%。 2、规划区村集体经济和人均收入因区域分布不平衡而使收入产生不平衡。

文档评论(0)

yon0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