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挂面制作过程中的压面工序和干燥工序及其影响因素.doc

挂面制作过程中的压面工序和干燥工序及其影响因素.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挂面制作过程中的压面工序和干燥工序及其影响因素

挂面制作过程中的压面工序和干燥工序及其影响因素 一、挂面制作过程中的压面工序及其影响因素 (一)、压面工序 和面、熟化后的熟粉通过轧片机压成薄片面带的过程称为压片,也叫压延。压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形成面带的组织结构。压片时是朝同一方向进行,面筋组织沿着压片方向排列成束。复合压片过程是料坯经过两对轧辊形成两条面带,然后通过一对轧辊复合成一条面带,再逐道压延到所需要的厚度。 压片的作用:使小颗粒面筋聚合成大块的面筋网络,从而使松散的面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粘弹性的湿面带;面带中的面筋组织经过多道压面而细密化、牢固化,纵向均匀分布,横向力被打断,主要靠纵向力来联系面带。 (二)、压面工序的影响因素 压面工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压面方式和压延比。 1、压面方式 压面主要依靠压面机来完成。在压片过程中,压力的强弱与面带中面筋组织的细密化有直接的关系。而作用在面带上的压力大小又与轧辊的直径有关。直径大,压力大。因此,根据轧辊直径的不同产生了两种压面方式:同径辊轧和异径辊轧。 同径辊轧:此种方式各道轧辊的直径相同,压力大小相同。这种方式会造成开始时压力不够,以后压力过大。因此,已经逐渐被淘汰。 异径辊轧:此种方式各道轧辊的直径不同。开始压延时,要把颗粒状的松散面团压成面带,所需压力较大,因此采用直径较大的轧辊。在随后的几道中,面片厚度逐渐变小,因而压力也逐渐变小,轧辊的直径小些,不会产生过大的压力造成面带组织被破坏,且有利于面带表面变光滑,同时降低了动力损耗。 压面机的技术参数: 、轧辊的直径 在一定条件下,轧辊的直径大小与作用在面片上的压力大小成正比。头道轧辊一般采用Φ240-260mm的较粗轧辊,然后依次减少。 我国推行的异径辊轧,先由两对Φ240mm轧辊初压成面片,再用Φ300mm轧辊复合,以后各道轧辊直径逐渐减小,最后一道轧辊只有Φ90mm,作用在面片上的压力已经很小,对面片起最后的滚光作用。 、轧辊的转速(线速度) 在同样轧薄率下,轧辊线速度越大,面带被拉伸的速度越快,面筋网络越易遭到破坏。 、轧辊道数 一般在复合阶段用二道轧辊,在压延阶段用4-5道轧辊,单片压面用6-7道轧辊。 2、压延比 面片在某一道轧辊轧前和轧后厚度之差与轧前厚度的百分比,为该道轧辊的压延比。初压面片厚度一般不低于4-5mm,复合前相加厚度为8-10mm,末道面片为1mm以下,辊轧道数为6-7道为好。各道轧辊较理想的压延比为50%、40%、30%、25%、15%和10%。 二、挂面制作过程中的干燥工序及其影响因素 (一)、干燥工序 挂面干燥方式分为自然干燥和烘房干燥两种,主导思想是:平稳运行、均匀脱水。 干燥的作用:在温度、相对湿度、通风和排潮这四个条件的相互配合下,使湿面条的水分逐步向周围介质蒸发扩散,从而湿面条得到干燥,最后再通过冷却固定挂面的组织和形状。 干燥的要求:使面条断面的水分均匀,不外干里潮,不酥不裂。烘干后成品的含水率为12.5%-14.5%。南方梅雨季节应偏低一些。 干燥的烘干机理:含水量较高的面条进入烘房以后,与烘房中流动的干燥介质相接触,把水分传给面条表面,面条周围的水分蒸发,传到周围的干燥介质中去。这样,湿挂面表面的水分就低于挂面内部,产生了水分“浓度差”。有了浓度差就有了扩散现象,湿面条内部的水分逐步扩散到表面上来,表面蒸发的水蒸气被流动着的干燥介质带走(外扩散),内部的水分再扩散到表面进行蒸发(内扩散),如此连续进行使湿面条干燥。 移行式烘干是一种连续烘干方式,在一隧道式烘房中进行,干燥装置由鼓风机、散热器、热风管道、扩散风扇用湿机等组成,移行装置由机架、链条、链轮、传动轴、电动机等组成。面条挂在架上进入烘房,在烘房中缓缓移行,达到干燥要求。移行式烘房有单行移行式与多行移行式两种。现多采用前者,其特点是低温、高湿、慢速、长时分段干燥,面条从悬挂上架到烘干下架,要移行460m左右,干燥时间长达5h左右,挂面质量好。 在单行移行式烘房中,根据温湿度变化,挂面干燥可分四个阶段: 1、冷风定条阶段: 预干燥阶段,使面条表面硬化。一是防止相互粘连,二是使面条形状固化。在冷风定条过程中,面条表皮的一层水分蒸发掉,形成定型的毛细孔,为面条内水分的下一步蒸发造成通道,冷风定条是在烘房相对湿度(RH)85%-90%,温度20℃-30℃左右进行的,运行时间占干燥总时间15%-20%。经过这一阶段干燥,湿面条水分含量降到28% 以下。如果挂面一进入烘干房,就提高烘干的温湿度差,面条内含水分迅速蒸发,使面条内的蒸汽分压力迅速提高,就会破坏表层已固化的毛细孔或者说是胀破毛细孔,破坏了面筋质。 2、保潮出汗阶段: 内蒸发阶段,要控制温度不要太高(35℃-40℃),相对湿度(RH)不要太大(85%-95%),使面条预热保潮,水分慢慢蒸发。给予足够的预热保潮时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