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条论述痼疾加卒病的先后治则。 提要 新久同病治则 首先要明确卒病与痼疾本身的性质和病机的特 点: 痼疾日久势缓,根深蒂固,变化少,难以速愈 卒病新起势急,邪气尚浅,变化多,其病易除。 1.当先治卒病,后治痼疾:痼疾病久,势缓难除,欲速不达;新病始得,势急易去,迟则生变。 2. 治新病同时必须照顾痼疾:以防其相互影响。 分析 曹家达《金匮发微》:“病之暴起者,易变,而痼疾则无变,变则加剧,不变则固无害也”。 沈宗明《金匮要略编著》:“痼者,邪气坚固难拔,卒者,邪气骤至易去也。若病有痼疾而忽加卒病,务当先治卒病,不使邪气向并,转增旧病。但久病乃非朝夕可除,须当缓图,所以后乃治其痼疾也”。 [选注] 第17条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词 解 返回 ▲在脏:指在里。 ▲所得:所合、所依附的意思。 ▲攻:作“治”解。 本条论述治疗杂病应掌握疾病的症结所在而审因论治。 提要 分析 病邪在里痼结不解,多与体内有形实邪相合,此时,医生应审因论治,攻逐有形之邪,使无形邪气失去依附而病痊愈。 《心典》:无形之邪,入结于脏,必有所 据,水、血、痰、食,皆邪薮也。如渴者,水与热得,而热结在水,故与猪苓汤利其水,而热亦除;若有食者,食与热得,而热结在食,则宜承气汤下其食,而热亦去;若无所得, 则 无形之邪岂攻法所能去哉。 水 --猪苓汤 血--桃仁承气汤 食--大小承气汤 无形之邪 热 随其所得 [选注] 第16条 师曰:五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词 解 返回 ▲所得:指与病人相适合的饮食、居处等。 ▲所恶:指病人厌恶或不适合病人的饮食、气味、居处等。下文“所不喜”与此同义。 本条论述临床应根据五脏病喜恶进行治疗和护理。 提要 护理原则 近其所喜, 远其所恶。 -促使疾病痊愈。 分析 五脏生理特性不一,因而适宜病情好转的饮食居处也不同。病人的所得、所恶、所不喜,随疾病的性质不同而变化。机体有自发向痊愈方向转化的趋势,所得为其在外的表现。 1.饮食、起居、情志、环境等因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除药物治疗外,饮食起居的调护也十分重要。其基本原则是近其所喜,远其所恶。 2.疾病过程中,观察病人的饮食起居,有助于掌握病情变化,推断其预后。 【辨治要领与思路】 小结 整体观念:脏腑相关;天人合一。 病因学基本观点:病因三条。 发病学基本观点:邪正双方力量对比。 杂病诊断基本观点:四诊合参。 杂病治则:表里同病;新旧同病;审因论治;饮食护理;治未病。 杂病基本病机:厥阳独行。 思考题 如何理解“治未病”? 仲景病因三条的内容及立论依据是什么? 表里同病、新久同病的治疗原则什么? * 名词1 * 名词1 * 名词1 * 名词1 * 名词1 * 名词1 第13条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 ,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原文十三条前半句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 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阳病十八:泛指属于外表经络的病证。头、项、腰、背、臂、脚等六者,病兼上下而在外,通谓之阳病。阳病中各有营病、卫病、营卫合病三者之分,故曰阳病十八。??? ?? 阴病十八:泛指属于内部脏腑的病证。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等九者,病兼脏腑而在内,通谓之阴病。阴病中有虚与实二者之分,故曰阴病十八。 咽:阻塞。此指噎膈一类的病证。 六微:即六腑。六淫之邪中于六腑,腑病较脏病为轻,故称六微。 五劳:指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等五种过劳致病因素。《素问·宣明五气》及《灵枢·九针论》皆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为五劳所伤。 七伤:指七种致病原因。《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有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肌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等七伤。? 六极:指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极,谓极度劳损。? 妇人三十六病:泛指妇人的多种疾病。《诸病源候论·妇人带下三十六候》指十二瘕、九痛、七害、五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