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央企公d司治理之痛.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央企公d司治理之痛

EMBA“公司治理”讨论案例 周建,南开大学商学院 央企公司治理之痛 国资的焦虑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仍在弥漫,但中国中央企业成绩却依然斐然,然而这并没有得到外界过多的褒扬之声。 有国资专家分析,央企增加值80%来自基础垄断行业,而垄断利润的获得是全民承担了成本,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并没有真正加强,国企的成长有与民企争利之嫌。对于这些非议,国资老板李荣融更多的应对是沉默,在李看来,央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才是当务之急,这才是加强央企核心竞争力的秘笈。 国资委将央企公司治理工作押宝在董事会试点。时至今日,央企董事会试点工作已经破题3年多,但似乎并不尽如人意,这项工作依然在艰难挣扎中潜行。2009年,“央企”已经成为“巨无霸”的代名词从关乎民生的房地产业到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石油、钢铁产业,央企无不高歌猛进。 这些“巨无霸”一方面在大肆扩张,进行海外并购,另一面却与腐败案、洋贿赂、购房门、天价灯等丑闻屡屡勾连。2009年围绕央企的“负面新闻”,可谓是一个接着一个,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在许多学者看来,这些不和谐的“负面新闻”归根结底是央企公司治理不到位的产物。时至今日,国资委针对央企公司治理已经破题三年,而十五届四中全会要求:到2010年,我们所有的国有企业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显然,我们完成这一目标的时间已所剩无多。 然而,到目前为止,132家央企之中只有25家进行了董事会试点工作,看来“央企公司治理”这项工作远比央企进入500强要艰难许多。 正如国资委“掌门人”李荣融所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最大难点是公司治理。” “央企凶猛”的背后 国企改革30年来,“央企”这个词从未像今天这样“光芒四射,万众瞩目”。傲人的经营业绩,迅猛的国际并购,无论是世界500强还是国内体质单薄的民营企业都对“央企”“刮目相看”。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009年4月份的博鳌论坛上不无骄傲的宣布:到2008年年底,140多家中央企业实现利润6652.9亿元,其中有三大企业利润过千亿:2008年度,中国石油净利润1144.31亿元,蝉联亚洲最赚钱企业;中国移动盈利1127.93亿元,成为全球最赚钱电信公司;中国工商银行税后利润1108亿元,成为全球最赚钱银行。 此时,无论在外资的眼里还是在国人的眼里, “央企”早不是1998年以前“濒临倒闭,全面亏损”的国有企业。从奄奄一息到“脚掌碾过,寸草不生”的巨无霸,只用了不到10年时间。 然而,中央企业在“誉满全球”的同时,也不合适宜地出现了灰色的一面:“央企”从未像今天这样一个个作为“反面角色”频繁出现在镁光灯下。 从当年的“陈久霖事件”到“陈同海案”以及2009年年中出现的“央企套保集体亏损事件”,再到2009年下半年的“CCI行贿案”,这些事件都与央企密切关联。 “一方面是突飞猛进的效益,一方面是与腐败等相关的‘负面缠身’,央企之所以出现这种矛盾归根结底是公司治理没有到位。”长期关注国资改革的国资委专家祝波善如此观察。 2009年6月,李荣融与广大网友公开对话中说道“未来国企改革的难点正是公司治理”。所谓公司治理,就是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制定一系列的基本契约框架,该契约框架以股权关系为基础,规范公司决策层与经营层的行为,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的。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竞争力,必须包括良好的股权结构、完善的董事会结构、董事会对经理层的良好激励和约束、高效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流程。 事实上,董事会试点正是公司治理的具体形式表现。李荣融说:“对于公司治理已经破题了,但是不能说完成了。规范的董事会试点已经搞了3年多,目的就是要突破。这个不解决,我很难保证我们的企业未来一定很好。” 据国资委公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136家央企之中只有25家进行了董事会试点工作。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要求,到2010年,我们所有的国有企业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在十六大上,中央进一步解释了什么是比较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显然,距离这个时限已经进入倒计时,到2010年完成这项宏大的目标似乎变得可望而不可及。 “一把手”制度的危害 事实上,央企的公司治理工作自国资委在2003年成立以来,一直被当做重中之重。在很多国资委内部人士看来,怎样让中央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司制度,已经成为国资“老板”李荣融的“心头病”。 李荣融在2006年做客央视《对话》节目时说,原来的(董事会)缺陷是“三会不分”。一个人既是董事长,又是总经理,又是党委书记,身兼三职甚至是数职;副总经理又是董事会成员,又是党委委员,职责闹不清。 “开会都是同一拨人,无论董事会,总经理会,还是党委会。在这样的体制下,我们清产核资以后,就发现了许多问题,就是因为没有制衡。一个企业要健康发展,没有完善的法人治理

文档评论(0)

haohaoshu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