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课件06(唐代诗歌)(一).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课件06(唐代诗歌)(一)

第6讲:唐代诗歌(一) 【主要内容】 ◆唐诗发展概况 ◆山水田园诗派创作 ◆边塞诗派创作 重点:山水田园诗派创作 张若虚作品分析 难点:王孟、高岑之比较 ◆作品选讲:《春江花月夜》 一、唐诗发展概况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在诗歌题材、创作方法、体制等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造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大体可以分四个时期。 初唐:开国至玄宗开元初年(618-713)约90年 ——准备阶段 盛唐:开元初至代宗大历初年(713-766)约50年——繁荣阶段 中唐:大历初至文宗大和初年(766-836)约70年——转化阶段 晚唐:文宗开成初年至唐亡(836-907)约70年 ——衰败阶段 初唐:准备阶段 初唐诗歌题材得到开拓、格律诗已成熟、开始诗歌革新,代表诗人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沈佺期、宋之问、张若虚、陈子昂。 盛唐:繁荣阶段 盛唐诗歌基调激昂慷慨、蓬勃向上,出现山水田园、边塞两大诗派和双子星座李白、杜甫,代表诗人为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 中唐:转化阶段 中唐诗歌发生了新乐府运动,代表诗人为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李贺、刘禹锡等风格自成一家。 晚唐:衰败阶段 晚唐诗歌境界趋向狭小,情调趋向感伤,诗风趋向雕琢,代表诗人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 二、山水田园诗派    内容:山水诗、田园诗 体式: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 代表:王维、孟浩然、储光曦。 创作:反映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诗中有画”。 (一)孟浩然 地位: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诗人,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派先声。 简介:(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内容:写隐逸生活和漫游所见,表现悠然自得、洁身自好的情趣,用淡笔描写平凡景物和闲情逸致,意境浑成,恬淡清旷。 (二)诗佛王维 生平:(701-761),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山水田园诗人。精通佛学,晚年亦官亦隐于终南山,人称“诗佛”。存诗400余首。 创作:以天宝初年即王维40岁左右为界,王维的思想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热情,开朗,雄心勃勃 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抱负。多作政治诗和边塞游侠诗,洋溢着青春朝气和理想光芒,饱含情韵。如《使至塞上》 特色:诗中有画。 后期:空寂、恬然、湛然常寂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一方面隐居于长安郊外的终南山,与友人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另一方面于仕途中保持自己的“高洁”, 不同流合污。如《辋川集二十首》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题材:一动一静描写山水田园 孟诗:行旅山水诗及田园村居生活诗,动态中描写山水田园。 王诗:隐居终南山时所作,静态中描写山水田园。 基调:耿介郁勃与幽冷寂灭 孟浩然《晚春卧疾寄张八小容》:“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狭径花将尽,闲庭竹归净。翠雨戏兰苕,赤贞鳞动荷杨。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意境:深沉与高远 孟浩然:表现布衣情趣,闲适自在,抒发不仕的苦闷 王维:表现政务纷繁,向往乡村的和平宁静和自然的清幽美好。 手法:叙事与白描 王维的描写性要强些,孟浩然的叙述意味更浓。 三、边塞诗派 体式:七言歌行 代表:高适、岑参、王昌龄 创作: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高适、岑参边塞诗之比较 高适边塞诗洋溢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充满慷慨奋发的时代精神,笔调粗犷,风格豪迈,体现出一种悲壮的美。 岑参边塞诗展示出开拓进取的气派,豪放自信的性格,质朴剽悍的风采,色彩瑰丽,奇峭洒脱,带有浓重的异域情调。 四、春江花月夜 内容:该诗表达了对良辰美景的陶醉、对游子思妇的关情,对宇宙人生的探索。 作者: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结构:诗以“月”为抒情线索,串接起春江月涌、月下沉思、月照无眠三幅画面。 评价: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 画意:春江月涌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文档评论(0)

raff95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