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医结合治疗).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医结合治疗)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一、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2倍以上,主要累及的部位为脊柱和髋部。 二、西医诊断 (一)临床表现 疼痛、脊柱畸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畸形:骨质疏松严重者身高缩短、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可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 (二)实验室检查 1、一般项目检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性磷酸酶。 2、相关激素检测:性激素、25羟维生素D3、1,25双羟维生素D3和甲状旁腺激素。 3、骨形成指标:骨源性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前胶原C端肽。 4、骨吸收指标: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尿钙/肌酐比值、尿吡啶啉/肌酐比值、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表现:骨质普遍稀疏,以脊椎、骨盆、股骨上端明显。脊椎改变最为特殊,椎体可出现鱼尾样双凹形,椎间隙增宽,有Schmorl节,胸椎呈楔形变,受累椎体多发、散在。 2、 骨密度检测出现阳性征象,如双能X线(DEXA)、双光子(DPA)、单光子(SPA)吸收法、超声检测等。DEXA测定值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 >M-1SD:正常 ≤M-1SD~2 SD:骨量减少 <M-2SD以上:骨质疏松症 <M-2SD以上:伴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 <M-3SD以上:无骨折,也可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症。 (四)疼痛程度分为0、1、2、3、4级,按简化McGee疼痛标尺法分为10度,简化McGee疼痛标尺法:是目前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中心(NIH)沿用的测定疼痛的方法。即用0至10厘米的一条画线,分成10等份,但并不表明数码,让病人根据自己的痛觉来判断应当画在何处,复查时,同样让病人画明疼痛所在的位置,最后医生判断疼痛的增减情况。 三、辨证分型 中医没有骨质疏松症的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当属“骨痹”、“骨痿”、“肾亏”、“腰背痛”等病证范畴。中医理论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与肾亏、脾虚、血瘀三因素有关。 (一)肾阳虚损证 腰脊、膝关节等处冷痛,伸屈不利,形寒肢冷,肢体痿软,头目眩晕,精神倦怠,溲频清长,或小便不利,大便溏泻,舌淡胖,苔薄,脉沉细无力。 (二)肾阴亏损证 腰背酸痛,缠绵不止,动作迟缓,足痿乏力,头目眩晕,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发脱齿摇,健忘恍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少便干,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数。 (三)脾虚血少证 患处疼痛,神疲体倦,四肢乏力,形体羸瘦,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纳谷不馨,腹胀便溏,舌淡唇白,脉虚细无力。 (四)气滞血瘀证 周身关节疼痛,日轻夜重,身倦乏力,面色晦暗,舌淡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细而涩。 四、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1)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2)注意适当户外活动,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3)避免嗜烟、酗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等。(4)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1)钙剂:我国营养学会推荐老年人每日钙摄入量为1000mg,饮食中获钙约400mg,故平均每日补充的元素钙量为500-600mg。用于骨质疏松症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2)维生素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因此推荐剂量为400-800IU(10-20μg)/d。老年人更适宜选用活性维生素D,包括1α羟维生素D(α-骨化醇)和1,25双羟维生素D(骨化三醇),α-骨化醇剂量为0.25-0.75μg/d,骨化三醇为0.25-0.5μg/d。用于骨质疏松症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酌情调整剂量。 (二) 西医治疗 1、适应症:已有骨质疏松症(T≤2.5)或已发生脆性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2.5<T<-1.0)并伴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者。 2、药物: (1)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有效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骨转换。阿仑膦酸盐,每日10mg或每周70mg(要求早晨空腹以200ml清水送服,进药后30min内不能平卧和进食)。其他双膦酸盐如乙基双膦酸盐也可探索性地应用(周期用药)。降钙素类: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预防

文档评论(0)

ikangdw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