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UP历史资源-山东省聊城市2012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docVIP

 591UP历史资源-山东省聊城市2012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91UP历史资源-山东省聊城市2012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

山东省聊城市2012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0分) 1.(2012年3月聊城模拟)某史学家在论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写道:“惟其社会上有此种新集体之风 涌,才能与当时正趋没落之贵族阶级接步代起……。”这里的“新集体”是指 A.诸侯 B.卿 C士 D.商人 【答案】C 【点拨】 【结束】 2.(2012年3月聊城模拟)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 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 A.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答案】D 【点拨】 【结束】 3.(2012年3月聊城模拟)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 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 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这一现象反映出 A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B.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C文化复古主义潮流泛滥 D.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答案】A 【点拨】 【结束】 4.(2012年3月聊城模拟)1933年初,《申报》刊登永安堂的广告词:“国难紧急中,我们需要的是民族英雄;天 气严寒日,我们需要的是虎标良药。”并附上蔡廷锴将军的题辞:“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救国,仁术济人。……此次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书此以留纪念。”于是永安堂的产品卖得火热。这则广告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 ①近代民族企业的奋斗史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时代特征 ③近代大众传媒的发展 ④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点拨】 【结束】 5.(2012年3月聊城模拟)某同学开展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这位同学最应该选取下列图片中的哪一幅? 【答案】B 【点拨】 【结束】 6.(2012年3月聊城模拟)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下列外交政策和活动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①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点拨】 【结束】 7.(2012年3月聊城模拟)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限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这一名称的含义是 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C.防止法西斯势力进攻 D.对抗美苏“冷战”格局 【答案】A 【点拨】 【结束】 8.(2012年3月聊城模拟)下表是1913-1973 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 的百分比表,与该表相符合的推论是 A.“混合经济”主导国计民生 B.西方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知识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D.自由主义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 【答案】B 【点拨】 【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0分) 9.(2012年3月聊城模拟)(25分)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展历程,中国在融人世界的过程中愈益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夷务”与“洋务”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是“蛮夷之邦”。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称呼西方国家为“西洋”“泰西”,“夷务”也变为“洋务”。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外交理念和对西学认识的变化(2分)以及由此采取的行动。(4分) 材料二“臣民”与“国民” 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多称呼民众为“臣民…‘子民”。进入20世纪,“臣民”“子民”逐渐被“公民”取代。 (2)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 照搬与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由于缺乏经验,照搬了苏联革 命和建设的理论、模式,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勤于创新的中国共产 党人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

文档评论(0)

qnc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