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故里学校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oc.doc

 孟郊故里学校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oc.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孟郊故里学校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oc

孟郊故里学校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德清县英溪小学课题组* 【内容摘要】本课题确立了以“访——读——品——行”为线索,以学校、家庭和社区的交互活动形式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探索实践为特征的学校感恩教育活动框架,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一个依托、二个支点、三个层面、四个结合”的学校感恩教育模式。一年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得到了省、市教育部门和社会的关注、认可。期望本研究成果对同类地区学校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孟郊故里 学校 感恩教育 研究 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中,有着极为深厚的孝文化内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和深挚的感情,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成为我国孝文化教育的杰出代表之作,并以此为典范构成了我国特有的孟郊游子文化。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作为孟郊故里的浙江德清,为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增进现代社会的人间亲情,激发华夏子孙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让更多的海内外朋友了解孟郊故里,于2003年发起首届“孟郊奖·慈母心游子情”全球华语散文大赛,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孟郊文化研究热潮;2004年,中共德清县委宣传部和德清县教育局联合在中小学校举办了“寸草当报三春晖”主题教育活动,更是将孟郊文化的发展推向了高潮。 德清县英溪小学作为孟郊故里的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的感恩文化。因此学校结合本县乃至全球对孟郊文化的研究和应用,实施了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意义 (一)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所谓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倡导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在当前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对父母却关心不够;也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学习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却很少过问。综观当今社会,一些孩子只求索取,不知回报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实施感恩教育是当前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课题组负责人: 施正根 课题组成员 马正逢 房建芳 沈晓鸿 陈丹霞 (二)感恩教育是创新学校德育的需要。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感恩来自于人的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 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它是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是建立个人威信的重要心理素质。生活在感恩的心态中的人,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幼教专家曹华曾经说过:“‘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实施“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是学校德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三)感恩教育是发展孟郊文化的需要。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流传至今,一千多年来,在华夏儿女的吟诵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孝敬”为核心的孟郊游子文化。作为孟郊故里的传人,不仅要亲身实践体验孟郊游子文化的慈母之爱、游子之爱,更应为挖掘和发展孟郊文化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学校地处孟郊故乡,长期受到孟郊文化的熏陶浸润。当前,全县范围内开展的以“寸草当报三春晖”的少先队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对以“孝敬”为核心的孟郊游子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将“知父母之恩、做孝敬之人”这一活动主题升华为“感父母师长社会之恩,做知恩报恩施恩之人”,这是对孟郊游子文化进一步发展和创新,赋予时代新意的需要。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我们提出《孟郊故里学校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以期通过深层挖掘孟郊文化内涵,组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孟郊文化背景下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规律作比较系统的研究与探索,并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来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感恩”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良性发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效率。 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kl9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