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教育科举选官制度.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的教育科举选官制度

古代的教育科举选官制度 朝代 ? 教育制度(育人) ? 科举制度(选人) ? 中央职官制度(用人) ? 春秋战国之前 ? 文字记载:夏代有了正式的学校(庠、序、学、校) 殷墟甲骨文记载:最早商代 世卿世禄制 分封制 西周 ? 国学(大学、小学)、乡学 周天子的大学——辟雍 诸侯国的大学——泮宫 学习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先秦 ? 春秋时期,私学产生 (家教的鼻祖—孔子) 客卿制 秦 ? ? ? 三公九卿制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 九卿(三公之下) 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汉 ? 官学:中央的太学、鸿都门学    地方的郡国学、庠、序 私学: 汉平帝明确规定:郡国设学         县邑设校         乡设校         聚设序 (封建教育体系正式形成) 察举征辟制 (扩大了选拔范围) ? 察举:高官经过考察举荐 征辟:由皇帝直接聘请 考试方法“策问” 魏晋南北朝 ? 晋武帝在太学之外另设国子学 北齐改为国子寺 家教:颜之推《颜氏家训》 曹丕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 隋 ? 隋文帝:以国子寺为管理教育的行政机关。 隋炀帝:改名国子监 科举制真正开始于 隋炀帝 三省六部制 三省:尚书、门下、内史。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唐 ? 承袭隋代制度,“六学二馆” 束脩成明文规定 很多外国留学生就读六学 分常科、制科 李世民正式定名六部,至清代未变。 北宋 ? ? 宋太祖建立殿试制度 ? 南宋 ? ? 状元、榜眼、探花 名称确定, 宋神宗“三舍法”取士 ? 元 ? ? 实行三级考试(乡试、会试、御试),题目出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 明 ? 国子监取代国子学,成为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性质的东西。 院试、乡试(秋闱)、 会试(春闱) 考试内容八股文为主 ? 清 ? 国子监又取代太学,成为国家唯一的最高学府,不再是教育行政领导机关。 家训开始流行:朱柏庐 ???????????? 《治家格言》 光绪三十年,中国科举制最后一次考试 ? 其他中央官职: ? 史官:掌管国家图书典籍,也称为兰台令、秘书郎。 太学教师:掌管祭酒,博士,助教。 翰林学士:翰林是进士经殿试选拔者。无实权的皇帝身边的机要秘书、文学侍从、陪读。唐玄宗始设,唐以后,宰相非翰林学士出身则为人轻视。翰林学士在唐代不是正官,在宋代成为正官。 ? 三本蒙学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