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什么?怎么考?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曹亮玉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义务教育栏目 难度的把握 我对物理教学的认识 教学是学生主动体验、积累、建构的过程。 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材施教。 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教学三维目标具体化——学习物理学的初步概念、规律、思想、方法,喜欢物理学科,有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物理教学的核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解决问题。 对课标中知识要求的理解 课程标准界定了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需要达到的内容标准和要求,一是对知识点的划分,二是对知识点的认知目标要求。不同认知目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知道(了解、识记):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其核心是学生对知识的重现。 理解的基本特征是转化。包括:1、描述方式的转化,如对同一物理规律,我们可以用图像、图形、公式、语言等不同方式加以描述,设计试题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之间的转化,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2、物理情境的转化,即学生不仅能在所熟悉的情境中理解知识,还能把所学知识与新的情境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可以让学生举出新的例子说明物理知识,也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新情境下的现象 掌握(应用):定量求解新情境下的物理问题,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分析、推理、整合。 主要认知行为辨析 属于知道水平的认知行为主要有:知识再认、使用科学术语、直接应用公式。 属于理解水平的认知行为主要有:举例说明,识别本质特征,用图形图像表示,联系新情境。 属于掌握水平的认知行为主要有:解释现象,定量求解。 1、知识的再现和判断 (苏州)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答案:A 2、知识的简单应用 (上海)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答案:A (烟台)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答案:C 音调——频率——固有频率(策动力频率)——材料结构 3、重在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黄冈) “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答案:B 4、重在考方法 (泰州)手机接收到来电信号时,指示灯发光并发出声音(或振动);拨打别人的手机,如对方接收不到信号,会听到“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的提示。现用两部手机、硬纸鞋盒和金属点心盒做“探究不同材料对接收电磁波的影响”实验:将一部手机先后放到鞋盒和点心盒内(盖严盒盖),再用另一部手机拨打盒内手机,参见图(略)。在下列判断盒内手机能否接收到信号的方法中,不可靠的是 A.听是否有“暂时无法接通”的提示 B.盒内手机设为振动,触摸盒子感觉是否振动 C.盒内手机设为响铃,听是否传出声音 D.在盒盖上开一个小孔,看盒内手机指示灯是否发光 答案:D 选项c值得商榷 (潍坊)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旗手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 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折射来判断的 C.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D.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内的 答案:D 谁发声?怎样发声?策动力 (盐城)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A 谨慎考为什么! (菏泽)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 答案:B(选项c需要商榷) (1)敲西瓜辨生熟主要是应用音调变化还是音色不同? (2)战士睡在竹筒上,能及早发现敌人?(固体对声波的衰减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