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第五章 豆科牧草(苜蓿-1)2 饲草生产学教学课件.pptVIP

006第五章 豆科牧草(苜蓿-1)2 饲草生产学教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植物学特征 (二)植物学特征 茎直立或斜生,光滑或稍有毛,具棱,略呈方形,多分枝,株高60~120cm,高者可达150cm。 (二)植物学特征 (二)植物学特征 韧皮部 木质部 羽状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叶缘上1/3处有锯齿,中下部全缘。 (二)植物学特征 短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有花20~30朵,紫色或深紫色。 (二)植物学特征 翼瓣 龙骨瓣 旗瓣 翼瓣 荚果螺旋形,一般2~4回,成熟时呈黑褐色,内含种子2~8粒。种子肾形,黄褐色,有光泽,千粒重1.4~2.3g。 (二)植物学特征 Alfalfa is the most widely grown legume crop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most consider it the backbone of the US forage industry. It is widely adapted and has the best feed quality of all commonly grown hays. Alfalfa is a broadleaf perennial legume with purple or yellow-white flowers. It is a short-lived perennial with a deep tap root. It produces many stems from its growing point at the soil surface (crown). Alfalfa seed are small, bean-shaped, and yellow, brown or black in color. (三)生物学特性? 水分 生物学特性 温度 光照 土壤 生长发育 (三)生物学特性 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燥气候,气候温暖,昼夜温差大,对其生长最为有利。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超过30℃光合效率开始下降。抗寒能力强,幼苗能耐﹣3~﹣4℃的低温,在我国北方冬季﹣20~﹣30℃的低温条件下,一般都能越冬,在有雪覆盖时,气温达﹣44℃也能安全越冬。 苜蓿根系强大,入土较深,能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因而抗旱力强。但苜蓿又是需水较多的牧草,每形成1g干物质,需要消耗水分800g,特别是在孕蕾至初花期,需水量要比禾草多2倍。苜蓿适于在年降水量300~800mm的地区生长,在年降水量>1000mm的地区不宜种植。 (三)生物学特性 苜蓿在生长期间最忌积水,积水24~48h就会造成植株死亡。因此种植苜蓿的地块要求排水良好,且地下水位应在1m以下,否则对其生长不利。 (三)生物学特性 * 许庆方 xqfsx@ 博士 副教授 动物科技学院 * 第五章 豆科牧草 高产,high yield 优质,superior quality 苜蓿属 主要内容 三叶草属 草木樨属 黄芪属 小冠花属 红豆草属 等 等 第二节 其他豆科牧草 第一节 苜蓿属牧草 第一节 苜蓿属牧草 苜蓿属(Medicago L.)植物约60余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分布在美、欧、亚、非等洲。 我国有12种,3变种,6变型,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和西南等地。 通常所说的苜蓿为紫花苜蓿。 公元前490年,罗马作家Pling和Strabo就描述了苜蓿作为马和其他动物的食料。之后入侵者、探险家、传教士等传入欧洲和南美洲。19世纪初,苜蓿传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公元前119年汉使张骞出使西域带回苜蓿种子,先种于长安,后扩散到黄河流域及整个西北地区。 我国苜蓿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西起新疆,东到江苏北部,东北地区也有少量种植。 甘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种植苜蓿的地区之一。 是理想的苜蓿种子生产基地。 陕西是苜蓿种植发源地。 新疆、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京津。 在农业生产上栽培的有紫花苜蓿、黄花苜蓿(M. falcata L.)、金花菜(M. hispida Gaertn.)、截形苜蓿等,其中紫花苜蓿是栽培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此外,本属中天蓝苜蓿(M. lupulina L.)等也是优良的饲用植物。 三、黄花苜蓿 二、金花菜 一、紫花苜蓿 一、紫花苜蓿 学名:Medicago sativa L. 英名:Alfalfa或Lucerne 别名:紫苜蓿、苜蓿 ? (一)概述 (二)植物学特征 (三)生物学特性 (四)栽培技术 (五)收获利用 (一)概述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