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兴安岭北部针叶林的垂直分布 热带雨林的垂直分布 4、时间结构 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五、群落的主要类型 1、影响因素:主要依据气候、地形和地理环境的变化,群落分为: 陆地生物群落: 森林、草原、苔原、荒漠 水生生物群落: 海洋、淡水 六、 群落的演替 水生群落的演替—从湖泊演替为森林 一个湖泊经历一系列 演替后,可以演变为一 个森林群落,大体要经 历以下几个阶段: 裸底阶段 沉水植物阶段 浮叶根生阶段 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 森林群落阶段 群落的演替类型 1、群落的演替类型 群落的演替类型 东北次生林演替 华北次生林演替 长江中下游常绿阔叶林演替 演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从定居开始 生物定居引起环境的变化 对不同演替阶段的适应 演替的顶级 2、 顶极群落 顶极群落形成的条件 顶级群落的特征 顶极群落的决定因素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Primary Terrestrial Succession 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 地衣和苔藓 草和灌木 松、黑衫和白杨 冷杉、白桦、白衫 灌木丛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裸岩上的演替 (1)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沙丘、湖底、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特点:其演替速度缓慢,所需时间漫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与裸岩上演替过程的完全相同吗?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小灌木 灌木林 乔木 (2)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 田上进行的演替。 特点: 其演替速度较迅速,所需时间相对较短 1、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如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吗?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问题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2003年1月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 * 1.以森林为例,首先了解森林中有哪些主要的植物:乔木:3米以上…… 2.在空间分布上有怎样特点?由于不同生长型的植物自下而上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 根系发达、茎杆粗壮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在阳光充足的区域生长;某些喜阴的植物只能生长于它们的阴蔽之下;而极喜阴的苔藓等则只能生长于小草下形成地表层。 1.从树冠到地面可以看到有树冠层……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垂直结构的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现象。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草本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也具有分层;根系、根茎等在地下也是按深度分层分布的 2.什么因素导致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层?光照强度。 3.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有怎样的意义?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养等的矛盾,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提高了同化功能的强度和效率。处于下层的植物,在弱光照下就可以达到光合作用最大值,即光饱和点 4.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穿早了多种多样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ppt
- 第2课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6.ppt
- 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关问题的计算.ppt
-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ppt
- 第2课-时间告诉我活动2.ppt
- 第二部分 矿物.ppt
- 等级考试二级教案excel.pptx
- 第2章高分子结构-1.ppt
-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ppt
- 第3.1 单片机中断.ppt
- 专题01+基础知识积累(考点串讲).pptx
- 专题18+聚焦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备战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时政热点解读与押题预测.pptx
- 7.1燃料的燃烧(第二课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pptx
-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解读)-【上好课】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2024).pptx
- 5.1人要自强 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高效备课精品课件(统编版2024).pptx
- 2.2.2鸟和哺乳动物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pptx
- 第18课+清朝的边疆治理(课件)-【探究课堂】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pptx
- 中考主题大单元复习:生命与健康教育之单元三++交往品德.pptx
-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同步课件含视频)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pptx
- 4.2.2+消化和吸收(单元任务驱动课件)-【大单元教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24).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