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水文地质2概览.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 业 2 1、通过_____在地球内部______的变化,发现在地球内部存在两个明显的分界面,即______和_______,它们把地球分为三个圈层,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名词解释:硅铝层、硅镁层、岩石圈、水圈。 3、请列出主要陆地地貌,并说明其主要特征。 4、请列出主要海底地貌,并说明其主要特征。 5、地壳含量最高的八种元素按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地球的内圈特征 地球形态 (r1=6356.755 公里 ,r2=6378.140 公里,r=6371) 划分依据:地震波速的变化 主要圈层: 1、地壳 硅铝层和硅镁层 2、地幔 软流圈和岩石圈 3、地核 二 地球的外圈特征 1.大气圈 (1)对流层(大气最下层,厚度(8~17 km)随季节和纬度而变化,随高度的增加平均温度递减率为6.5℃/ km,有对流和湍流。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这一层 ) (2)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约50 km高度的大气层。层内温度通常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底部温度随高度变化不大。) (3)中间层 (平流层顶到85 km之间的大气层。层内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 (4)热成层(从中间层顶至800公里左右,空气稀薄气温迅速升高 ) (5)外逸层(距地面500 km以上的大气层, 层内空气十分稀薄,有些速度较大的中性粒子, 能克服地球引力而逸入星际空间。 ) 2.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的总和 ) 3.生物圈 (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一切生物组成的总体 ) (一)地壳表面特征(由陆地和水体两部分构成,陆地30%,水体70%) (二)陆地地形(貌) 1、山地:包括海拔500—1000 m的低山、1000—3500 m的中山和3500 m以上的高山。 2、高原: 海拔600 m以上,顶项部较为平坦或略呈波状起伏,面积广大的高地。 3、丘陵: 地面虽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平缓,顶部浑圆,相对高差小于200m的地形。 4、平原: 是海拔600 m以下,地表起伏不大,面积宽广的地区。 5、盆地:四周为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间低平的地区,因外形似盆而得名。 6、洼地:高程在海平面以下的低洼地带。 (三)海底地形(貌) 1、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连接的边缘地带,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海沟。 ① 大陆架:坡度小于0.1°,地势平坦,围绕大陆的浅水海底平原。一般水深200 m以内。 ②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陡倾部分,平均坡度4.3°,最大坡度可达20°。 ③大陆基:是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较平坦的地区,坡度仅l/700—l/1000。一般为水深2000—5000 m的地方,平均深度3700m。 ④海沟:位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俯冲的地区,深度在6000m以下,是地壳剧烈变动的不稳定地区,有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2.1 地球的构造与形态 2.2 矿 物 2.3 岩 石 2.4 岩层的地质时代 第二章 地质基础知识 2. 1 地球的构造与形态 作业2 一、地球的构造 (一)地球的内圈特征 (二)地球外圈的特征 二、地球的表面形态特征 (一)地壳表面特征 (二)陆地地形 (三)海底地形 三、地壳的物质组成 返回 返回 返回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古登堡面 (2891km)(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于1912年发现)S波终止,P波急剧减低。 莫霍面 (大陆33km、洋底5-8km)莫霍面是地震波速显著不连续面(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诺维奇于1909年发现)。 返回 大陆地壳上层平均成分相当于花岗岩类岩石,主要为富硅铝的硅酸盐矿物所组成,常称为硅铝层 大陆地壳下层和大洋地壳平均成分相当于玄武类岩石,主要为富硅镁的硅酸盐矿物所组成,常称为硅镁层。 返回 软流层(圈) (80-250km),(顶面在大陆区较深,大洋区较浅 ,底界的差异不大。密度3.36g/cm3,)全球普遍存在、厚度不很均一的波速减低层。横波局部地区不能通过,表明低速层部分物质可能呈熔融态,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地幔与地壳均由坚硬的岩石组成,二者统称为岩石圈。 固态 液态 固态 返回 返回 (一)地壳表面特征 返回 返回 离海岸距离(千米) 返回 2、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体,约占海洋总面积的45%。其主要部分是水深在4000—5000m的开阔水域,称深海盆地。 3、大洋中脊:大洋底部绵延着数万千米的海底隆起,称为洋中脊。它突出海底的高度可达到`4km,宽度在1000km以上。 1、地壳由岩石组成,绝大多数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则由化学元素组成。 2、地壳物质中包括了元素周期表中的绝大部分元素,但元素在

文档评论(0)

w33888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