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痰饮的致病特点: (1)阻滞气机,阻碍气血 痰饮停肺——肺气失于宣降——咳喘 痰饮停于胃——脾胃气机阻滞——脘腹胀满、呕吐、便溏 痰饮阻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麻木,屈伸不利,半身不遂 (2)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1)? 水饮逆于上——眩晕 2)? 水湿注于下——足肿 3)? 饮停于肺(支饮)——咳喘 4)? 饮停于胸胁(悬饮)——胸胁疼痛,咳唾加剧 5)? 痰结于皮下经络——痰核 6)? 痰结于咽喉(梅核气)——咽中如有物梗 7) 饮停于胃——胃脘胀满,胃中有振水音 (3)病势缠绵,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癫痫、瘿瘤、痰核——痰湿所致 (4)易扰乱神明 痰迷心窍→痴呆、癫证 痰火扰心→失眠、易怒 (5)多见滑腻苔 瘀血 气虚 气滞 形成 血寒 血热 疼痛 表现 肿块 出血 1、瘀血的基本概念: 脉内血液运行不畅而致血液停滞,或离经之血积于体内不能及时消散之蓄血。 2、瘀血的形成 (1)气滞、寒邪、气虚、痰湿→血行不畅→瘀血 (2)热邪→耗伤血中津液→血行不畅→瘀血 (3)气虚、热邪、外伤→出血→停于体内→瘀血 ① 气虚——无力行血致瘀,气虚不能统摄出血致瘀:补气摄血,黄芪、当归、阿胶 ② 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配合理气 药,如郁金、川芎、香附 ③ 血寒——寒性凝滞:温里药,如肉桂、艾叶 ? 血热——煎熬津液成瘀,血热妄行出血留瘀: 清热凉血,如丹皮、赤芍 ⑤ 外伤——直接引起瘀血:三七、云南白药 ⑥ 出血:离经之血未除,过用寒凉:既能活血又能止血,如蒲黄、三七 3、瘀血的致病特点: 疼痛——固定不移、刺痛 肿块——固定不移、质硬 出血——血色紫暗或有血块 紫绀——面,口唇,爪甲 舌质紫暗 脉涩或结代 病机 是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 一、正邪相争 正气—正;邪气—邪) Struggle between the Healthy Qi and the Pathogenic Factor 1. 正邪相争与发病(发生) 2. 正邪盛衰与病势(发展) 3. 正邪盛衰与虚实变化(变化) A、正不胜邪,表邪入里,病势恶化 B、邪不胜正,里邪出表,病势好转 4. 正邪盛衰与疾病转归(结果) 实证与虚证既可以互相转化又可以相兼为病 正气:指人体内部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 包括人体禀赋充盛,体质健壮,脏腑组织器 官、经络及气、血、津液、精等功能活动的 健全,是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总称。 人体的禀赋强弱,体质类型不同,其正 气盛衰的情况就不同,发病情况有所差异, 病理及转归也不一样。 实的病机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病机 虚的病机 病入里、病重 病愈、邪有出路 正胜邪负 邪胜正负 病势变化、疾病转归: 表邪入里—正虚邪盛 、失治、误治、 直中等原因 里邪出表—正复邪衰驱邪外出 二、阴阳失调 Incoordination Between Yin And Yang 疾病过程中阴阳失去相对的协调与平衡的病理状态。(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机能与物质相互关系的失调,以及表里、出入、升降等气机的失常) 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必须通过机体内部阴阳失调才能形成疾病。因此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依据 1、阴阳失调与发病 (一)阴阳偏胜 1.阳偏盛:即阳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偏胜或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的病理状态。 特点:阳盛而阴未衰(或虚亏不甚)的“实热 证”。 临床特点:热、动、燥 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状态, 属“邪气盛则实”的实证。 2.阴偏胜:即阴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偏胜,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 特点:阴盛而阳气未衰(或虚损不甚)的“实寒证”。 临床特点:寒、静、湿 (二)阴阳偏衰 1.阳偏衰:即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