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三首概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古诗三首》也真是地再现了千年以前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牧童》。看看这里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 1.认识本课2个生字。理解“弄”、“蓑衣”、“铺”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并默写这几首诗词,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是传说中的逍遥大仙。 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洴塘村)人。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中兴四大家”。 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1、用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什么是宋词?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辛弃疾(1140—1207) 南宋大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出生于金人占领区。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其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而以爱国词和田园词最为突出。其爱国词多抒发报国的壮志,揭露投降派的可耻行径,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意境深远,气势宏伟,风格豪放悲壮。其描绘田园风光的词,咏赞祖国河山,也借啸傲山水、流连诗酒来排遣自己的精神苦闷,情景如画,笔调轻灵,风格清俊淡泊。 【中心】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这一家五口的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拓展延伸】 三首古诗词的异同之处:《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在体裁上均为叙事诗词。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了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 (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这里写大儿子和中儿子的勤劳,是为了为下一句,小儿子的天真、活泼的形象埋下伏笔。) (4)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快乐学习第一站: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通顺。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快乐学习第二站: 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交流) 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 绿草如茵,铺满广阔的原野,放眼一望无垠。 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 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六七、三四:不是确数,是为了突出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齐读   请你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不同形式 朗读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

文档评论(0)

11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