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革命的法制到依法治国(求实).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革命的法制到依法治国(求实)

从革命的法制到依法治国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道路选择与政治文明建设 佟德志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天津市 300073) 全文6200字 [摘要]民主与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过革命型法制、建设型法制的基本阶段,逐渐走向依法治国,并开创了政治文明建设的新局面。由于注意到了民主与法治的均衡发展,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民主、法治、宪政、政治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 D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From Revolutionary Legal System to the Rule of Law ?The Choice of the Way of Chinese Political Restructuring and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Abstract: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lie in the core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 New China develops from revolutionary legal system to reform legal system for the reason of the legalization of democracy, but there remained some problems to be resolved. Key words: democracy, rule of law, constitutionalism, political restructuring 近代以来,民主与法治越来越成为中国政体选择的目标。从民主角度看,我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四个发展阶段,最终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的重要目标。与这一条主线索相契合,我国经历了“君主立宪”、“国民立宪”、“民主立宪”和“依法治国”四个重要时期,最终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我们看到,民主与法治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共同编织了中国近代以来革命与建设的经纬。 一、革命型法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艰难起步 就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建设进行初步探索与实践的是列宁。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问题上,列宁强调了阶级斗争的作用,突出了专政的重要性。在列宁看来,专政是“直接凭借暴力而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而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则是“由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采用暴力手段来获得和维持的政权,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p237)与这种认识一脉相承,毛泽东亦从民主与专政的角度理解宪政。这种从专政或民主的角度理解宪政,强调在革命、民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宪政法制体系我们称之为革命的法制。革命的法制以革命宪法[](p5)为核心,强调民主、专政与宪政的高度一致,为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秩序提供了基本保障。 在民主与宪政的关系上,毛泽东基本上认同了吴玉章的看法,认为所谓的宪政即“民主的政治”。他进一步指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呢?就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反动派的专政。”[](p733)可见,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毛泽东主要是从民主与专政的角度来理解宪政的。 这种宪政概念是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尚未成功”,“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的基本国情提出来的。但是,毛泽东也并不否认民主宪政。早在1940年他就承认,“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法国、美国,或者是苏联,都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1](p735)在评价1954年宪法时,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革命法制的基本认识,即以宪法确认民主,从而实现宪政。据此,他认为,1954年宪法的原则性就体现在“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p328)这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理解,即以宪法来确定民主革命成功的事实,这一认识构成了革命法制的理论基础。 群众运动式的“大民主”是革命法制的基础。毛泽东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大民主”时借题发挥地指出,“我们是爱好大民主的,我们爱好的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大民主”。[](p323)在这里,毛泽东认为,所谓的“大民主”即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他不但可以用来对付阶级敌人,而且可以对付官僚主义。事实上,革命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需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行所谓的“大民主”。然而,在革命成功之后还一味地强调民主的“大”而“纯”,不但不会推动民主化的发展,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法治的必要性,形成无视法制与秩序,甚至是排斥法制的民主。“文化大革命”的混乱与内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维护革命秩序,否认法制对权力的限

文档评论(0)

dreamzhangn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